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教育 > 宝宝教育 > 正文

这种方式,不打不骂,却能养废一个娃

发布时间:2022-01-10 18:21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孩子出生后,大人都会不自觉宠爱他们多一些,更以孩子需求为主。 随着孩子长大,这些宠爱似乎像把他们宠坏了一样,让很多家长困惑,如何宠爱孩子而不溺爱。 今天我们邀请心理学专家,同时也是 2 个男孩的爸爸叶壮老师,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个被宠坏的孩子 前段时间,我

孩子出生后,大人都会不自觉宠爱他们多一些,更以孩子需求为主。

随着孩子长大,这些宠爱似乎像把他们宠坏了一样,让很多家长困惑,如何宠爱孩子而不溺爱。

今天我们邀请心理学专家,同时也是 2 个男孩的爸爸叶壮老师,来聊聊这个话题。
这种方式,不打不骂,却能养废一个娃

一个被宠坏的孩子

前段时间,我参与了一档亲子类的综艺节目录制,在录制时碰见一组家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家庭之所以被节目组看上,是因为父母对成绩长期倒数第一的女儿能「足够悦纳」,很有一种「无条件爱」的感觉。

一开始我对这组家庭非常期待,因为不一味拿成绩要求孩子的养育观非常可取,但这家人一上台,我就意识到,情况并不是我和导演组所料。

小姑娘在摄像机前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兴奋:不断地打断所有人的交流,频繁用夸张的体态和大声的尖叫吸引外界的注意。

可是在与她进行交流,或者向她问问题的时候,又无法非常清晰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这对谈话质量和录制进度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我不是受邀专家,而是节目主持人的话,我觉得自己会更崩溃。

在录制的前五分钟,大家姑且能够理解这是孩子的「活跃」,但很快,除了她父母之外的所有人都被鼓捣地非常烦躁。

职业敏感性让我意识到,这孩子应该不是简单的因为来参加节目录制而兴奋,她对于自身在认知和行为上的一些冲动,有很明显的抑制能力不足问题。

但更让我感到难过的是面对女儿的表现,她的父母非常淡定,并没有做什么明显的约束与管理,实在该表态的时候,也一再强调:

哎呀!我们家的这个孩子的确是这样的。

她就是比较强势,也比较活泼,太外向了,哈哈哈......

她从小我们就比较宝贝,非常尊重她,所以就是这么阳光。

录完了节目,我旁边的摄像大哥都忍不住吐槽:「都是爹妈给惯坏了!」

对于他的想法,我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认同的,因为不管是这个小姑娘,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很多熊孩子,成长教育中的一个关键负面影响,就是「宠溺」。

但问题在于,我们这代父母很容易不自觉的「溺爱」。

我们的童年时期常常经历的是比较严厉的教育,内心缺乏被正面接纳。

受当代一些教育理念影响,非常多的父母选择「无条件去爱」,但这个过程很容易对于爱的边界不够敏感。

还有一部分家长会有这样的心态:「我小时候没有的,我现在有条件了,我要让孩子有。」

我见到的很多来求助的家庭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一理念的主体,经常是孩子的父亲。

这些情况都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弥补自身童年缺失的强烈冲动,然后在育儿的过程中变得非常宠爱。

这样养育,短期内似乎没有问题,但当孩子习惯了这样与人交互方式,在进入幼儿园、小学、以及进入社会,溺爱的可怕后果就会大爆发。

有研究发现,受到过多宠爱的未成年人通常较为不成熟,缺乏责任感,更倾向于与同伴的意见相一致。

另一项来自 2014 年的研究则表明:溺爱的父母几乎将孩子未来酗酒的风险翻了三倍,是所有类型父母中导致孩子酗酒风险提高最多的。这表明溺爱也给孩子带来更高的物质滥用风险。

宠爱和溺爱

边界在哪里?

溺爱,在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德林提出的「教养方式」分类中,被归为「放纵型」教养方式。
这种方式,不打不骂,却能养废一个娃

在孩子养育过程中,我们需要回应孩子的需求,并给予他们支持,但同时也需要对他们行为提出要求。

来到心理咨询室的家长,我通常会让他们做下面这份表格去自查是否溺爱。

测试主要是用于 4~12 岁小朋友父母,大家可以看看。

如果题目和自己育儿方式相符的越多,那说明自己比较偏向「溺爱」孩子。
这种方式,不打不骂,却能养废一个娃

溺爱,其实就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高支持,低要求」的养育环境。

这种家庭教养方式的父母对于孩子的行为更加缺少规矩限制,更倾向于赋予孩子无尽的自由,允许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事实上,这种类型的父母其实较少真正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来。

他们其实表面上「宠孩子」,看似跟孩子一直有深度的接触;

但其实「宠溺」的行为本身就像一层透明的塑料膜,隔绝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真正深入的互动和走心的交流,甚至成了父母对育儿无力感的借口。

我就是比较爱她。

我们就是比较尊重他。

我们希望他能更自由......

父母权威地位的树立也往往是通过为孩子提供物质支持或者爱意的表达,而不是与孩子探讨事情和理性沟通。

这种类型的父母无法会给孩子提供充分的行为指导和规矩要求,相应的,家里的未成年人也就更容易形成毫无纪律性的行为习惯,对终生都有影响。

三个原则

避免孩子被宠坏

在咨询室给家庭咨询时,家长都会比较关心怎样才能避免溺爱呢?甚至开始不知道怎么去爱孩子。

当你的孩子没到 18 个月龄,我们不必担心会不会过于溺爱他,你永远无法真正「宠坏」一个婴儿,只要满足他的需求就好了。

因为对于婴儿,哺乳和肢体接触的需求得到及时满足会让他们成长的更好;

早期生活,经历压力体验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与心理成长,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但伴随着孩子长大,他的情绪状态和社交状态发生了改变,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日常育儿中以及给来咨询的家长建议里,我都非常强调要带孩子理解三个与人相处原则:互惠,妥协,共情 ,这样能够避免被宠坏。

1 教孩子立即互惠

所谓互惠,主要是不能让孩子在家里面成为吞噬所有优质资源的黑洞,而又不必有任何付出。

太宠溺孩子的家庭,往往不会对孩子在家务、收拾自己的玩具和床铺做什么要求,甚至都不会要求孩子独立完成应该自己搞定的事情:比如洗漱和穿衣。

所以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去理解互惠: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为你做了很多事情,所以我们也希望你也能为我们做些事情,为全家人做些事情。

也许你可以帮我把门外的快递拿进家,或者提前帮我们布置一下餐桌。你如果能照顾好自己的起居,其实也会给我们省下很多工作量。

2 让孩子尝试妥协

妥协则是为了向孩子强调,有的时候,有的人的需求,要比他的更得到优先满足,甚至有的时候,他必须要暂时让步。

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访的时候,暂时先放下动画片,去跟客人打个招呼,或者在大人交流的时候,不要强势地打断别人对话。

我会建议来咨询的家长跟孩子带着这样的态度与逻辑和孩子沟通:

很多时候,为了能让你得到自己想要的,我们会牺牲一下自己,我们愿意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真的爱你。

当然,我们也知道你也爱我们,所以同样,有的时候,你也要暂时牺牲一下自己,放弃一些自己的要求,才能让我们大家都舒服。

为了大家都开心,每个人都得稍微放弃一些自己的利益。

3 引导孩子学会共情他人

被宠坏了的孩子很多时候会直觉性地提出不太切合实际的要求,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比如说一定要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或者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不顾场合地大发脾气。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

我们很尊重你的想法和需求,也知道哪些事哪些话会伤害你,所以会尽量不去做会伤到你的事。

我们也希望你对我们,对别人也能这样做。

如果对方这样对待你,你会产生什么样子的感受呢?我们不该这样去伤害对方。

上面罗列的表达,更加强调道理与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孩子的理解力,去进行修改,来跟孩子交流。

当我们持续向他们灌输互惠、妥协与共情的观念,自然能很好避开溺爱,也能让他们在情绪与社交上的表现达到更好的水平,也让我们的爱恰到好处!

"小编整理不易,小礼物走一走,万分感谢!"
赞赏
漂亮女人街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相关资讯

孩子在家不听话怎么办 试试这4种教育方式方法
细心观察,对症下药 孩子叛逆,一方面是孩子懂的事情越来越多,内心里的主意也开始增多。当家长下达的命令与孩子内心想法不同时,他便不会听父母的话。另一方面是家长没有察觉到孩子不好的情绪,发现某些问题后直接…
男孩子的叛逆期 男孩子的叛逆期都有什么表现
挑战权威 由于叛逆期的心理不断滋生,男孩在叛逆期容易出现与父母对着干,公然挑战父母、话语过激的行为,并且不断的试探父母的底线,与父母老师的教育背道而行,厌烦长辈们提的意见。 容易冲动 叛逆期的男孩好胜心…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离不开这 3 次分离
这几年,「安全感」成了育儿专家口中的高频词。 很多家长不遗余力地培养孩子的安全感,24 小时贴身陪伴,一看到孩子哭就马上哄他,从不敢大声对孩子说话,却因为对 「安全感」的误解,造成孩子依赖、黏人、不独立的…
和孩子沟通有问题怎么处理 和孩子沟通有问题怎么办
放下自己的成见 生活中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用大人世界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熟不知,不但起不到一点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抗议和敌。久而久之,亲子沟通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果家长丢掉成人的思维方式,试着抛弃…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很重要
父母要带头学会屏幕学习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改变父母自己,面对网络的强大诱惑,最难以改变的不是孩子的习惯,而是父母的习惯。屏幕时代当然可以娱乐,但如何处理娱乐与学习的关系,如何学会探索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