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 D 矫正 6 个月不到的时候就带着她去上早教班了,纽约这边各种各样的早教班大部分都上过,一直持续到现在。 早教班如何选,是否值得?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己知道的知识,我再重复一遍似乎意义不大。我今天倒是想从个人经历来和大家分享一些掏心窝的大实话,希望对你们有些启发。 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而买单? “值得”这件事挺个人的,每个人心里的那杆秤都是不一样。因此,在决定去不去上早教班之前,我们自己先要想清楚,我为什么要送孩子去上早教班? 这里突出的是“我”,很多人送孩子上早教班的理由都不是从“我”出发,大部分的理由都是“别人家孩子都去了”;“我同事说挺好的”;“我听说那个是美国引进的最好的早教中心”。 结果,抱着这样目的送孩子去了早教班,常常就会失望,“也就那样,花那么多钱不值得”。 我每个阶段送小 D 去上早教班之前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每个阶段去或者不去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小 D 6 个月时,我带着她上早教班,是因为我很好奇“早教”到底是什么。选的第一家早教中心每堂课安排很密集,大运动、精细运动、唱歌等都涉及,比较像个大杂烩。 小 D 那时根本无法参与任何一个项目,每次就在旁边看看。按照一样人的标准,这就是“不值得”。但我却觉得挺值,因为去之前我就明确,这次报班的目的是我去学怎么陪玩,和小 D 无关。 正因为花了这些钱,所以我特别认真地记录下了每堂课的各种活动,而且我会去思考每个活动背后的设计理念,然后自己又上网去查找各种相关资料。 应该说,这是我第一次建立起“早教”的模糊概念,也是我当妈生涯中很关键的一个里程碑,就是我终于开始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些内容是什么。 这些必须从早教班里得到吗?一定不是的。但那时的我没有途径,这是我很直观拾遗补缺的方式。我觉得“值得”是因为它满足了当时给自己设立的需求。 这一点在教育里很关键,这个世上没有“最好”和“完美”,只有“合适”。而所有“合适”的起点都是我们自己要想清楚,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其中就涉及了对孩子目前情况的评估、对自己育儿状态的回顾和对自己教育目标的思考。 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去不去上早教班”本身,它其实是帮助我们减少很多育儿的盲目性。只有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我们才有机会去到那里,而不被沿途的杂音分神。 这笔钱浪费了,我会心痛到抱怨不停吗? 我听过太多父母或者长辈这么抱怨,“我都花了 2 万元报了一年的XX班,她上课却从来不参与”。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会自动脑补我们当年父母说的那句,“为了你,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你一定要考上好大学”。 养育孩子过程中,我一直不断在提醒自己,不要用自己的选择去绑架孩子。但很多时候,早教班就是第一个最容易让我们这么做的选择,毕竟这个费用不便宜。 每个父母养育孩子都希望给最好,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我们总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去给孩子最好,那势必我们就会对孩子有超出正常范围的期望,这样就不是爱,而是害了。 我在养育小 D 这三年一直遵循一个原则,能力范围内给最好,能力范围外知道最好。这也是我每次都会对纠结是否要报某个早教班的父母们问的第二个问题,“退一万步讲,这个早教班很糟糕,你这笔钱完全浪费,你会心痛到抱怨不停吗?” 这可以帮我们衡量,这笔早教班的费用是否超出了自己家庭的能力范围。说到底,早教班不去上,我们还有太多其他方式进行早教。但最可怕的是心态失衡,而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是最容易造成心态失衡的。 很多时候我们将这样的失衡心态转移到外因,也许就变成了家庭矛盾或者给了孩子不恰当的压力。与其这样,不如在开始之前就坦诚面对,期待最好,准备最差,在过程中最大化产出,这样的心态才最有利于育儿。 是否清楚,早教班和早教是两个概念? 第三点也是最关键的,很多人在问,早教班值不值得上时,其实问的是,其他孩子都在上,我家不上会不会就落后了?这背后体现的是很大的认知误区,或者也可以说是大部分早教中心希望达到的“偷换概念”。(因为这样大家才会去啊) 早教,是一种教育理念,这是每个学龄前孩子都需要的启蒙。但早教班,只是实现的一个场所,换句话说,在家也能早教,去幼儿园也能早教,去图书馆也能早教,去公园也能早教。这些场所没有高下之分,关键还是引导的那个人和引导的方法。 如果你还不能很好区分这两个概念,先别急着带孩子去早教,而是先自学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心理发展特点等。不然你带孩子去早教,只会给自己增加焦虑。毕竟,早教中心就是一个“别人家孩子”相对密集的场地,没有知识储备,妈妈们的玻璃心就会无限放大。 孩子早教最好的环境一定是轻松无压力的,早教最好的老师一定是心态平和的父母。处处比较、时时焦虑的父母,一定没法进行高质量的早教。 分享完这三个问题后,我再分享一下,即使不去早教班,哪些早教的核心精髓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发展身体和感官最关键 不管是去早教班还是在家启蒙,早教的核心不是去学什么,而是发展身体(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感官。这一点不少早教中心其实也是忽略的,因为家长都觉得花了钱一定要学到什么,不然不值得,所以很容易促成早教班的功利化。 学龄前儿童身体和感官的开发是最关键的,很多上学后慢慢显现的问题其实可以追溯到之前阶段的开发不足,比如总是粗心,也许就是小时候追视没开发好,从来不知道如何是正确观察;比如握笔姿势不良,也许就是小时候手腕和肩膀力量没有锻炼好。 因此,不要过于着急去追求“产出”的那些招数,而是真正花时间去看孩子这些方面是否都得到充足锻炼。 读绘本读不完没关系,但当孩子专注某一页时,有没有学会用眼睛观察画面;画图全部都是乱七八糟没关系,但孩子握笔的姿势是否正确,坐姿是否端正。 学龄前的任何早教启蒙,不要追求快,而是扎扎实实地去把这些基础打好,去让土壤准备好,这样今后的种子才能健康发芽。 社交启蒙要跟上 厚着脸皮说句不那么谦虚的话,我现在去任何一个早教班,了解一下它们的课程设置,大概就能知道它们背后的理论基础。 很多游戏我自己也能带着小 D 在家玩,但我还是会时不时带小D去上早教班,图什么呢?就是多一个机会让小 D 有社交接触。 这里的社交启蒙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就是让孩子觉得和其他人待在一起是舒服的,也能逐步放心慢慢脱离父母的陪伴;第二个就是让孩子慢慢具备能力去应对一些小小的社交冲突。 这些非要去早教班吗?也并不是,只要有心我们完全可以创造很多的机会。但如果父母都是双职工,老人带娃的活动范围比较窄,但不妨就利用早教班作为替补。 而对小 D 来说,因为她性格慢热,我需要额外提供更多的机会。而这又回到了我之前的三个问题之一,时刻记得自己是为什么而买单。 功夫在日常 一周一两次的早教班是无法在孩子身上有什么质的变化的,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从来不是有没有上早教班,或者上了几个早教班,而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日常的浸润。 再好的早教中心,给的也只是一颗火苗,如果不善于利用,很快就会熄灭。但如果父母愿意把它植入家庭,去点燃孩子心里的那把火,这才是真正的早教。 真正的早教,不是某时某刻正襟危坐的学习,而是每时每刻的润物细无声。 我一直有个观点,育儿就是一连串每个家庭自己做的选择,去不去早教中心只是众多选择之一。我曾经也纠结过,但后来我发觉,之所以会纠结,其实就说明了怎么选都差不多。 但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作出选择后,就不要再患得患失,而是最大化利用好这个选择。 已经报名了早教班的,珍惜这段经历,不是要求孩子,而是要求自己去多学一点;不想上早教班的,也别焦虑,自己多学如何在家陪玩启蒙。任何的值得,都是源于我们的行动和改变。 去不去上早教班,差的不是钱,而是我们的思考。好在,如果你已经开始纠结,那就说明你已经在思考了。 不管怎样选,请时刻记得,只有我们(不是早教班)才对孩子负责,而任何选择都是可以通过不断努力来达到最优效果的,没有白走的路! |
上一篇:分析孩子行走的目的
下一篇:萌娃搞怪,你招架不住!
相关资讯
- 过度养育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超乎你的想象!
-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关注不少,这些孩子父母远在他乡,孩子的教育“营养不良”。 另外一方面,城市中产家庭的儿童,则存在教育“营养过剩”。带着长辈们沉重的期待,如同大山一样压在孩子身上,童年就这样…
- 情商高的孩子才是未来的赢家
- 几乎从宝宝在子宫诞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开始注重宝宝智力的开发,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智力超群的宝宝,但是,智力只是孩子未来人生的影响因素之一,真正影响孩子未来人生的宽度和深度的是——情商。 EQ指的是一个人…
- 打开小“窗口”,展望大未来
- 年前上映的电影《哆啦A梦大雄的奇幻大冒险》,让孩子和爸爸妈妈跟随可爱的剧中人物一起经历一次奇幻旅程。不过,爸爸妈妈是否知道,宝宝的大脑发育也有一次奇幻之旅呢?初生宝宝的脑袋犹如各扇紧闭的小窗户,随着脑…
- 对孩子:我们到底应该严格要求?还是尊重他们的想法?
- 听了这么多节目,一定有父母有这样的困惑和抱怨:你们这些专家们,有时候告诉我们不要放纵孩子,要严格要求要求孩子;有时候又告诉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想法,这本来就是两个相矛盾的观点啊,我们…
- 警惕!别让“过度喂养”害了孩子!
- 过度喂养易导致婴幼儿消化不良、体重非正常增加,继而使宝宝产生肥胖。 爸爸妈妈很想知道:怎样判断我的宝宝是否存在过度喂养? 不同月龄宝宝的母乳、配方奶、辅食的量应该是多少合适? 如何能避免不知不觉中的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