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护肤不是坏事,但如果患上护肤强迫症,再好的保养品和护肤方式也未必起效。肌肤被你折腾得疲惫不堪,哪有精力消化高营养的保养品呢?物极必反,保养也要有度,有护肤强迫症的MM们,快来对号入座纠正你的错误护肤方式吧。 不过度洗脸会死14个护肤强迫症=毁肤
见不得脸上一点油光,三天两头去角质,面膜一天敷几片,看到新的护肤方法就想试,每天花在护肤保养上的时间超过两小时,如果你有以上习惯,那你一定是患上“护肤强迫症”了,过度保养不但无效反而更毁肤,你是不多涂点会死星人吗,如果不幸中枪,那就赶紧叫停错误的保养方式,避开下面这些常见的护肤误区吧。
清洁强迫症——不洗乾净脸会死星人!
习惯一:就怕脸不干净,一天洁面超过2次
以为脸上的脏东西不立即清洗,很容易渗入毛孔,多洗脸几次,可以有效控制油脂分泌。
正解:地球人都知道,洗脸太多是不好的。过度清洁只会破坏肌肤表面的水油平衡,让脸蛋越来越油腻。所以,每天早晚各洗一次脸就足够了,选用温和的水溶性洗脸产品,加上温和的清洁方式,才是洗脸最正确的做法。
习惯二:不化妆也要用卸妆产品
认为不化妆也要卸妆的人,总觉得卸妆产品可以保持毛孔清洁。
正解:卸妆产品与肌肤接触的时间短,不可能彻底清除顽固的粉刺角质栓,如果它的清洁力强,那么对于表皮上相对脆弱的角质层,显然是更大的灾难。就算上妆了,使用好的粉底也不会伤害肌肤,所以没必要那么紧张兮兮。
习惯三:不频繁去角质会死
认为不去角质肌肤就无法吸收保养品,而且很享受去完角质后肌肤的滑腻感。
正解:角质层是肌肤对外最重要的防御层,它会随著自然代谢自行更新。过于频繁密集地去角质,会造成角质细胞间脂质流逝,皮肤保湿能力降低。一般油性肌肤一周可以做两到三次,乾性肌肤则建议两週做一次。
习惯四:用热水洗脸能更彻底清洁肌肤
感觉用热水洗脸后,脸上乾爽洁净,这样能把脸洗得更乾净。
正解:热水能清除皮脂膜,使人洗完脸后更清爽,但如果油分洗掉过多,也会加速皮肤的老化。而冷水又无法洗净面部油脂污垢,那么正确的方法是用35℃的温水洁面,然后用冷水冲洗。
习惯五:用毛巾洗脸会更乾净
毛巾再脸上擦洗时,会通过摩擦使肌肤更乾净。
正解:毛巾圈绒比毛孔大数十倍,很难深入清除深处污垢油脂,久湿不干的毛巾还会滋生各种细菌,与皮肤摩擦令皮肤过敏。所以洗脸最好使用柔和的洁面海绵,并经常晾晒消毒。
面膜强迫症——一天不敷面膜就会死!
习惯一:每天都要敷面膜,一天2片
正解:敷面膜要谨慎,好东西加强吸收,可能会过量,而坏东西加强吸收,则问题更大。频繁敷面会使肌肤变得脆弱,想要挽救都困难。建议普通的美白、保湿面膜一周敷2~3次即可,药妆类的面膜一周1~2次最佳,这样才能起到最大的靓肤功效。
习惯二:面膜一敷就是半个小时
边敷面膜边看电视,一坐就是半个小时以上,全然忘了脸上还有张营养丰富的面膜。
正解:大多数面膜都会规定15~20分钟的使用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肌肤会吸收面膜中的营养成分,超过这个时间就有可能令肌肤的水分倒流。在敷营养丰富的面膜时,不要担心浪费而敷太久,这样会导致肌肤敏感。
习惯三:偏爱撕拉型清洁面膜
撕拉型清洁面膜的效果立竿见影,用起来很过瘾!
习惯四:拿自己的脸尝试各种DIY面膜
看到电视及杂志宣传自己DIY面膜,环保又天然,于是热衷于各种DIY。
正解:自制面膜成分很天然,但是并没有经过一些科学技术的处理,一般来说分子太大,难以被肌肤吸收,所以虽然有趣、省钱,但是没有效果,而且有些成分还会引起肌肤过敏哦!
习惯五:不分功效混用面膜
只要是面膜,不管是保湿、美白还是祛斑,统统用上脸。
正解:不同功效的面膜其营养成分,混淆使用既达不到理想的功效,而且用错面膜还会对肌肤造成激烈的刺激,毁伤肌肤。
追“新”强迫症——热衷于尝试各类护肤新品和新方法!
习惯一:每次一有新品就踊跃尝试购买
新品的广告太吸引人了,不尝试下心里不踏实。
正解:别看广告看疗效,最安全的保养品,还是应该经过肌肤长期监测后,才可以使用。那些层出不穷的新科技,未必发挥其宣传的神奇作用,还是别把自己的脸蛋当试验田,购买前一定要谨慎考虑。
别人的护肤方法效果很不错额,用在自己的脸上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吧!
正解:一些所谓的美容达人并没有专业的皮肤科常识与医学背景,偶尔尝试的新护肤方式也许只是巧合,而用在你身上并不一定生效,你应该更多去信任真正皮肤科医师的建议与分析。
习惯三:日常涂抹不够力,还要加上导入仪
导入仪可以促进保养品的吸收,发挥更大的护肤功效吧!
正解:导入仪确实有助于护肤成分的吸收,但同时也会使一些有害物质被吸收。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宁可用擦的方式,也不要用超声波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习惯四:各种产品齐上脸,保养品用越多才有效
化妆水、精华、乳液,挨个用一遍也不够,还喜欢各个品牌同类型产品叠加。
正解:保养品用得越多,不代表肌肤吸收的多,厚厚的一层反而会阻碍肌肤呼吸,引发一系列肌肤问题。而且不同品牌的产品,可能会因为产品组方的不同,发生有效成分相抵的现象,这样做引起过敏的机率非常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