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辰二年级那年,听到班上同学谈论“家里的房子有150平方米”,放学回家一开口就问妈妈:“咱们家房子有多少平方米?” 辰辰家的房子并不大,因为家里的经济情况并不宽裕。妈妈没有瞒着辰辰,顺便跟他一起算了算家到底多大。等辰辰哼哧哼哧的算完了所有面积,他似乎已经忘记了最初的目的。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过去,后来一天放学回来,辰辰不太高兴,拉着身上的衣服说:“同学说这是女孩穿的衣服。” (辰辰好多衣服都是表哥穿小了的) 辰辰妈妈说:“怎么会呢,这是哥哥穿过的呀。”他又问:“那这件衣服多少钱?”没等妈妈说话,他就自顾自说班里荣荣的衣服都一千多呢。 从此,这小家伙开始学会用钱来衡量东西了。妈妈有点担心,怕孩子染上虚荣爱攀比的毛病。 辰辰班上的同学荣荣家里的确有钱,孩子们都知道。因为有次荣荣上课调皮,老师有就说了:“别以为你家有钱,你就不用好好学!”
荣荣用钱也不小气,例如他过生日,请同学吃饭花了三万多,买游戏卡花了好几百。辰辰也玩游戏,缠着要买游戏卡,还说“就买10块钱”。妈妈当然没给他买,花钱玩游戏?才不惯他那毛病!结果有一天,辰辰带回来一句话:“荣荣说我们家真穷,连10块钱都没有。” 他刚一说完,妈妈顿时就笑了。笑完之后觉得有点不厚道,被瞧不起的儿子还在那里情绪低落呢。妈妈觉得,自己应该认真地跟辰辰谈谈这个问题了。 一、明确的让孩子知道,家里不是没钱,要给孩子金钱上的安全感。 妈妈跟辰辰说:“你是学生,比的是学习,同学家再有钱,也不应该炫耀。”可是这样的解释并不让辰辰满意,辰辰突然盯着妈妈蹦出一句:“那咱们家现在有多少钱?” 妈妈想了想,怕孩子没有安全感,就实事求是对他说了,辰辰立刻很高兴,因为他对钱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他在意的只是家里是不是“连10块钱也没有”。 适度的“藏富”“哭穷”可以变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如果过度了,很可能造成孩子金钱方面的不安全感。道理很简单,一个整天看着父母为钱发愁、抱怨的孩子,能专心学习吗? 二、解释给孩子听,我们不大手大脚的花钱,是因为要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妈妈认真地跟辰辰解释,不买游戏卡是因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不能沉迷在游戏里;穿旧衣服是因为小孩子长得太快,春天买的裤子也许秋天就短了,既然有哥哥穿小了的,就没必要总买新的;之所以不买游戏卡和衣服,不是因为家里没有钱,而是因为要把钱用在更值得的地方。目前,爸爸正在准备创业,需要很多钱,所以能节省的时候就尽量节省一点。 辰辰也懵懵懂懂记住了,后来妈妈带着辰辰上街买衣服的时候,辰辰还总会问:“贵吗?贵就不要买了,攒钱给爸爸开大公司吧。” 三、激励孩子,告诉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妈妈告诉辰辰:“荣荣有很多钱可以花,但那是他父母的功劳,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妈妈和爸爸的钱,也都是自己努力挣来的,你好好学习,将来自己开大公司,也可以靠自己挣很多钱。” 于是,就算没有新衣服大房子, 辰辰也没有感觉到自卑,他一直很自信地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不仅挂上了“三道杠”,“六一”的时候还被选为小主持人。辰辰五年级的时候,家里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公司,资金周转最困难的时候,连他的压岁钱都派上了用场,和他商量的时候,他大方地说“不用还,将来我自己挣”。 其实,孩子都有敏锐的观察力,你躲躲闪闪地掩饰,非但不能让他信服,反而会让他确信穷是一件很丢人的事,而这才会真正打击到他的自信。作为父母,你应该让孩子明白:穷不丢人,有钱也不值得夸耀,不上进才应该感到羞愧。 |
上一篇:生活中怎样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相关专题:
育儿知识
相关资讯
- 生活中怎样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 相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珍宝平安长大”是父母最大的心愿,而怎样给孩子们尽可能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认识危险,学会保护自己呢? 看看下面几位父母的经验之谈,对您是否有所帮助。 让孩子学会自我…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这3方面出了问题!
- 孩子的注意都是由兴趣先开始的,如果孩子没有兴趣支撑,那么很难长期持续对某样事物的注意。 所以,家长如果希望孩子能具备长期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从小培养与保护孩子的兴趣是不容忽视的。 经常有家长问:“我们家孩…
- 生了孩子却崩溃在带孩子上?你可能需要一个育儿嫂
- 不知道妈妈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感觉:怀孕的时候,总觉得宝宝出生了就好了;生完了之后,想着坐完月子就解放了。然而,出了月子,没了月嫂,发觉更大的挑战才真正开始。 因为照顾宝宝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吃喝拉撒睡…
- 蚕豆病!2岁男孩吃了它后呕吐尿血
- 昨晚6时许,扬州市一院东区医院收治了一名2岁大的男孩。据其爷爷奶奶介绍,孩子17日吃了些油炸蚕豆,18日开始不适,不但不进食,还出现乏力、呕吐的症状,在镇卫生院医治了一天没什么效果,昨天又出现了“ 尿血 ”的…
- 陪孩子做作业的正确打开方式,你做对了吗?
- 和孩子班上家长聊过做作业的事儿,极少数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长都觉得小学阶段还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讲究。 孩子幼儿园阶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留下一些隐患。待孩子上小学的最初两年,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