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传播鱼龙混杂的信息时代,谣言的力量常常会比辟谣的声音更猛烈。“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亲朋好友打电话来问我,吃了某种食物是否会致癌,某种食物是否有激素有农残,让我这个天天和食物打交道的人感觉很无奈。”广西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力平苦恼地告诉记者。本期《生命时报》采访多位业内专家,总结出几类最让专家们头疼的饮食谣言,并逐一解读。
神效类:吃了就抗癌
不管是在“朋友圈”、“微博”,还是一些健康网站,这类谣言的“出镜率”特别高,普通的食物被赋予各种神奇的作用———“抗癌”、“美容”、“减肥”、“抗衰老”……文章起着各种冲击眼球的标题,比如“一杯柠檬水能改变酸性体质,还能抗癌”、“喝富氧水可以‘补氧’”等,但真相并没有如此神奇。马力平表示,这类谣言传播抓住的就是百姓对健康的渴求,常用高科技、明星代言等做噱头。老百姓对此应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能听风就是雨。身体的每个脏器需要的营养素不同,单靠一种不可能有奇效,只有均衡膳食才是健康的保证。
致命类:入口会中毒
只要输入“食物”和“致癌”两个关键词,电脑屏幕上就会弹出成千上万个关于食物致癌的页面信息,如“吃微波炉加热过的食物会致癌”、“喝豆浆导致乳腺癌”等。马力平表示,微波炉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物本身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可能产生致癌物。而“豆浆中含雌激素引发女性乳腺癌”的传言更是风靡国内外,豆制品里的植物雌激素并不等于人体雌激素。并且,近期的一项研究证实,即使是乳腺癌患者,也可以放心喝豆浆。尽管上述“食物致癌”都是传言,但有些食物中确实存在一些可能致癌的成分,比如变质的粮食以及烧烤类食物等。
实验类:结论吓死人
这些谣言传播得广,让人更深信不疑,主要在于有实验数据支持。例如,有人用不锈钢杯子泡茶72小时之后,杯子出现了“腐蚀”,然后得出结论“用不锈钢杯子泡茶有毒”。但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解释,不锈钢在强腐蚀条件下泡足够长的时间,才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腐蚀结果。而茶水接近中性,几乎不具有腐蚀性。最大的可能是茶垢沉积在杯子上,被当成了“腐蚀”。另外,传得很火的“隔夜西瓜细菌数量以亿计算”的实验对消费者也没有指导性,因为该实验检测的是常温放置而不是在冰箱内冷藏并且用保鲜膜包裹的西瓜。云无心表示,用实际数据说话本身值得鼓励,但数据的获取和解读,都需要专业人员,否则极可能得到的是没有意义的结果和误导公众的结论。
更多朋友圈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