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词,有关的报道也早已屡见不鲜。大学校园,曾经是无数人放飞梦想的地方,然而,为什么在那些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中间,却不断有人选择了对生命的放弃。人们不禁会问,大学生们怎么了?是什么让这些年轻人如此脆弱?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已成为人类第5位的死亡原因。 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在欧美一些国家,是青少年前三位、甚至头位的死亡原因。近年来,我国在校大学生也有增多的趋势,一种心灵的危机正在象牙塔内无声蔓延。 去年夏天,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大二女生,从宿舍楼的九层一跃而下,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而生前的她能歌善舞,被同学亲切地称作“小鸽子”。 南京某大学女生,曾是全校8名三好学生标兵之一,却跳塔身亡。究其的原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就因为家人一句很平常的话,竟让她怀疑起自己的生活能力,由于没有勇气和信心面对亲人过高的期望,从南京鸡鸣寺古塔的七层跃下,便成了她最后的选择。 在很多人的眼中,考进大学好像进了一个温室或保险箱,其实不然,社会历史变迁的影响,已经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提前进入校园。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就业形势的紧张,人际关系的冷漠,无一不使大学生受到巨大的冲击。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是大学生的直接原因。 父母,应是最好的倾听者 人们在对者生前行为回顾的时候,往往对其行为感到非常意外。但事实上,那些企图的人,往往有很多信号释放出来,比如:他们说过不想活或活着没意思之类的话,将自己珍 贵的东西送人,对有关的资料、报道感兴趣并喜欢与人探讨,向别露出绝望、无助的情绪,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向人说起过如果他走了,不要想念他等等,尤其在近期确实有一些令其痛苦、焦虑的事件发生时,这些信号会更加明显。如果周围的人能够及时察觉他们的变化,如果他们能有机会跟别人倾诉、交流,如果他们能够得到温暖、理解和关爱,一般也不会将内心冲动上升为。 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按理应该成为最好的沟通者。然而,随着竞争压力不断升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隔阂随之加大,用于交流沟通的时间大大缩短。现代大学生可悲地发现,当他们焦虑、苦闷、彷徨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如何向他们的父母寻求帮助。曾经有人在大学生中间作过这样的调查:当你有了痛苦和烦恼的时候,你会向谁说?多数人倾向于自我化解。之所以不向父母求助,许多学生认为,父母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相隔太远,根本不可能理解他们的感受,对父母诉说困惑,只能增加父母的负担。因而,当大学生们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父母除了深切悲痛之外,感受到的是巨大的震惊! 学家认为,者都有相似的性格特征,要么过于内向、孤独,容易陷入焦虑与绝望感中;要么偏执,过分认真,责任感过强;要么缺乏兴趣爱好,情绪不稳定,心情多变。而这些性格特征常常与偏颇的父母教养态度、复杂的家庭关系有关。我们很难想象,支离破碎、争吵纷起的家庭环境,不一致的父母教养态度,会培养出孩子良好的人格。还有一些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而孩子会自然地将这种期望内化为对自我的过高要求,一旦达不到这个目标,就会对自己深深的失望、自责,甚至自罪和绝望。另一些父母对子女溺爱过度,使子女敏感脆弱,一旦独立行事遭遇挫折,便感到世界末日来临一样,不能面对。 现代社会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健康人格的较量。所以,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是父母更重大的责任。 和孩子谈谈死亡 长久以来,死亡在中国都被作为一个禁忌话题,在个体的成长中很少被主动涉及。教师和家长一直被这样的观念引导着:跟孩子谈论生死的话题似乎过于沉重,因而对死亡教育大多采取了回 避的态度,即使说到死亡也会闪烁其词,或是用童话寓言的方式来代替。这样就会给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死亡是件很轻松的事,甚至一些孩子认为死亡是可逆的。要知道,一个人在最初接触死亡现象时产生的困惑,以及对死亡的错误理解,往往是导致个体和犯罪的深层动机。 在我国,死亡教育严重缺失,而许多西方国家如英国、瑞典等,专门对青少年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探讨死亡的生理过程,死亡给家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的原因及其防范,死的权利和殡葬礼仪知识等等。死亡教育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与珍惜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活在每一个拥有的瞬间,并对生死别离不致生成错误的认知与天真的幻想。健康的生命教育,不能缺乏对死亡的探讨! 呼唤正确的舆论引导 在一些死亡事件的报道当中,有些媒体不恰当地使用了一些描述和推断。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大学生跳楼身亡,不少媒体使用了“全身赤裸”、“面带微笑”等表达方式和用词,并对该学生原因进行了猜测,称“好像是家庭原因”,而这些都会令旁人对者的死因产生强烈的好奇感。 是一种具备传染性的个人行为和社会现象,青年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模仿性和从众性。媒体多是报道的事实,而就对个人、家庭、甚至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做分析,使青少年误认为真的可以一了百了;媒体常只报道的原因,而不报道其后果,使得青少年误认为通过可以达到某种目的,比如让某人心痛而达到报复的目的;有些报道甚至使用一些浪漫的字眼,而未对者的惨状予以描述,让青少年感到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媒体报道不当的角度和方式,无疑起到误导的作用,甚至“帮助”面临困境并有倾向的个体,作出不正确的选择。 目前,大学生面临的许多困境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让他们拥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能够及时地宣泄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面临的迫切任务。1991年7月1日,南京危机干预服务中心成立,这是全国首家危机干预中心,之后各高校的健康教育中心相继成立。当一个人陷入困境、产生的冲动并失去调节能力的时候,向专业咨询人员求助,不但可以倾诉苦闷、疏导情绪,还能够学习许多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疑是危机干预的重要途径。据调查,多数的大学生,在前未向专业人士进行求助,这说明对大学生开展死亡教育和健康教育还不够,教会大学生如何看待生命、如何面对挫折、在危机发生前学会如何获得帮助,是目前大学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
上一篇:青春期的寂寞你该如何摆脱
下一篇:初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相关专题:
青春期心理
相关资讯
- 女人小心眼睛出卖你的内心
-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女人的眼睛尤其有着传神之笔,很多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人际交往中眼睛的重要性,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下眼睛的一些心理透视! 一、大眼睛的女人 对于女性来说,有一双大眼睛是幸福的,因为至少增…
- 处理心灵垃圾的智慧
- 处理心灵垃圾的智慧 一天上班,我发现电脑的“工作”分区满了。打开一看,里面80%都是平时工作储存的资料,但大部分都很久没用上了。我很纠结:删了的话,好不容易收集的,很可惜;不删的话,占硬盘空间,放不进其他…
- 给心灵的甲流预防手册
- 一、健康群体的心理应对策略 在“甲流”爆发期间,无论是我们,还是专业的医护人员,在应对“甲流”时,都会或多或少、或重或轻地出现一定的不良情绪。为避免不良情绪的困扰,我们应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认识…
- 中年成为危机的原因?如何面对中年危机
-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也有许多,各种传媒多有介绍。中年人除了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注意自我调节之外,效果最好、最直接的,还是面对面地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中年成为危机的原因-如何面对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的简介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