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教育 > 孕妇饮食 > 正文

职场孕妈可以吃的零食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3-25 19:36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孕妈妈可以吃一定量的水果、酸奶、煮熟的鸡蛋、粗纤维饼等。一次吃零食不要太多,最好在两餐之间吃,离正餐远一点,这样就不会影响正餐的进食量。也不要边看书或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这样一来不卫生,二来不利于消化。另外,喝鲜榨果汁时,尽量在20

孕妈妈可以吃一定量的水果、酸奶、煮熟的鸡蛋、粗纤维饼等。一次吃零食不要太多,最好在两餐之间吃,离正餐远一点,这样就不会影响正餐的进食量。也不要边看书或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这样一来不卫生,二来不利于消化。另外,喝鲜榨果汁时,尽量在20分钟内喝完,这样更有利于营养吸收。

职场孕妈可以吃的零食有哪些?

职场孕妈可以吃的零食有哪些?

哪些零食适合孕妈妈们吃?

1、坚果类。

开心果、核桃、杏仁、腰果、榛子、松子。坚果是孕妈咪的零食首选,坚果营养丰富,分别含有蛋白质36.0%、脂肪58.8%、碳水化合物72.6%,还含有维生素(维生素B、E等)、微量元素(磷、钙、锌、铁)、膳食纤维等。多吃坚果还具有美肤、健脑、保护心脑血管健康、抗衰老等好处,坚果中还有丰富的亚油酸成分,能够促进胎宝宝的大脑发育。

2、花生。

花生又称“长寿果”或“植物肉”。它味道香甜,有和胃、健脾、滑肠、润肺、化痰、养气之功效。花生所含的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远远比猪油等动物油多。另外,花生中的糖、钙、磷、卵磷脂、胆碱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维生素K等的含量也很丰富。孕妈咪每天吃一点花生可以预防产后缺乳,生花生的内衣(即红色薄皮)中含有止血成分,是孕妈咪防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膳。但花生含脂肪量较多,宜适量吃,不可过多。

3、瓜子。

如葵花子、西瓜子、南瓜子等。葵花子中富含维生素E,西瓜子中富含亚油酸,南瓜子中则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磷、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等多种营养素,并且养分比例均衡,非常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利用。另外,嗑瓜子不但能补充营养,还能增强消化功能,有利于孕妈咪消化和吸收。

4、红枣。

红枣被人们称为“天然维生素丸”,富含能使人延年益寿的维生素P,名列百果之首;另外,维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是梨的11倍;还富含蛋白质、脂肪、有机酸、钙、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族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血安神、补中益气、养胃健脾等功效,红枣还能防治妊娠期高血压,非常适于孕妈咪食用。

5、板栗。

板栗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活血止血之功效。孕妈咪常吃板栗既可以健身壮骨,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又可以消除自身的疲惫。

6、芝麻糊。

非常方便,饿了在办公室冲一袋,有乌发、润发、养血之功,想让宝宝拥有一头乌黑漂亮的头发,就多吃点吧。

7、燕麦片。

含有丰富的纤维,能使消化的速度放慢,持续不断地向血管供应碳水化合物,从而防止头晕、记忆力减退等,还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等。

8、饼干,梳打饼、全麦饼干等。

梳打饼淡淡的味道能够缓解孕早期的恶心呕吐,麦片制成的小饼干碳水化合物独有甜甜的味道,可补充能量。

当然,孕妈咪除了上述几种零食外,也可以吃一定量的水果、酸奶、煮熟的鸡蛋、粗纤维饼等。一次吃零食不要太多,最好在两餐之间吃,离正餐远一点,这样就不会影响正餐的进食量。也不要边看书或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这样一来不卫生,二来不利于消化。另外,喝鲜榨果汁时,尽量在20分钟内喝完,这样更有利于营养吸收。

相关专题: 孕妇饮食

相关资讯

雨水过后,孩子的饮食餐单
今天就跟大家说一说,雨水过后,要给孩子吃什么,不吃什么,怎么吃更好。 雨水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雨水节气。此时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为什么叫雨水?一是…
今天开始,调养孩子用这味干果
转眼又到了一个新的节气,气候又会有些明显的改变,这时候孩子的喂养和日常养护又会有些不同的侧重点,家长要及时调整了。 俗语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处暑过后,天气还很热,每天还要用一盆水来洗澡。而…
核桃的功效,远不止健脑
又到周末了,秋天的味道越来越浓,今天来介绍一个干果,可做菜做粥,适合孩子在秋季食疗,也可作为零食,孩子会很喜欢的。 秋天要介绍给家长的一味干果,就是 核桃 。 核桃味甘、性温,入肺、肾、大肠经。可补肾、温…
能不能给孩子吃燕窝、鲍鱼、海参、花胶、虫草等贵细滋补药材?
以下哪些食品,适合孩子吃,能帮孩子扶正益气? A. 鲍鱼。 B. 海参。 C. 燕窝。 D. 花胶。 答案:A、B 错的最多的是花胶! “ 这也是家长经常问我的问题:能不能给孩子吃燕窝、鲍鱼、海参、花胶、虫草等贵细滋补药材…
孩子健脾最好的两味药
以下有关中医食疗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 预防为主。即无病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