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教育 > 宝宝健康 > 正文

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

发布时间:2019-05-03 18:49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一)新生儿 婴儿出生后除一般神经学或反射性行为(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外,尚具有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新生儿行为的质量,高度取决于婴儿当时所处的唤醒程度。一个完全正常的婴儿在出生后l-2小时一般可在安静的觉醒状态下度过较长的时间。从出生时起

(一)新生儿 婴儿出生后除一般神经学或反射性行为(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外,尚具有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新生儿行为的质量,高度取决于婴儿当时所处的唤醒程度。一个完全正常的婴儿在出生后l-2小时一般可在安静的觉醒状态下度过较长的时间。从出生时起,小儿即有对客体发生视觉固定的能力,并能对客体的运动进行追视。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能够视觉扫描,其中对人脸特别感兴趣。在以后的几天中,小儿以这种行为耗费的时间大约为一天的10%。

“适应反应”(Orienting response)是指婴儿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某些行为。当一新的刺激抵达听、视及其他感觉系统时,小儿会变得较为警觉,此时自发性运动受抑制,头可朝向刺激方向转动,并伴心率加快等生理方面的改变。当对这种刺激逐渐适应时,则心率减慢。如果又出现一个完全陌生的刺激时,心率又加速。但当这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则又发生了习惯性适应。

Brazelton把观察到的新生儿行为综合在一起,设计出一套新生儿行为评价量表。该量表从4个方面分析了新生儿的行为:①相互作用过程(视觉、警觉、安抚等);②动作过程(肌张力、动作的成熟、防御反应、口-手运动、一般活动水平、反射行为等);②生理调节(对亮光、铃声、格格声、针刺的习惯形成);④对刺激的反应(震颤、皮肤色泽变化、惊吓反应等)。这个行为量表可找出新生儿行为功能上的缺陷,评出正常行为的水平和质量,分析损伤、药物及其他干预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并能预测小儿将来的发育和功能。目前在我国实行的简化的Brazelton新生儿行为量表也能较好地反映出新生儿的行为状态。

(二)婴儿期 伴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婴儿的社会心理(psychosocial)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最初3个月的婴儿,已可区分他们自己环境中的人和物。在新生儿期已可经常展现出不完整的笑脸,但充分发育的社会性笑脸一般在3-5个月时才表现出来。在8-12周尚无社会笑的婴儿,其发育潜力或环境体验的质量可能有严重的偏离现象。婴儿与母亲相依感情的建立,使婴儿学着整理自己的内部情况,并能传达信息,而母亲则试着领会这些信息并对此作出适度的应答,如安抚、情绪挫折时的适度耐受、延搁婴儿的满足感等。当母亲以一种鼓励、喜爱、值得信任的态度来养育小儿时,婴儿即有一种安全感。因此,教育者应对婴儿行为的应答要有一贯性和鼓励性。当缺乏母爱或当情绪发生变化而母亲未能及时地给予支持时,婴儿在自己的生活中常会感到适应困难,结果就会发生长期的畏缩、焦虑或敌意。

当婴儿与环境中的人和物,其关系变得比较复杂时,微笑作为社会交际中的媒介,遂之经常发生。4个月的婴儿当有愉快的社会接触时即可发生有声的笑,当这种愉快的场景被打断时,小儿可产生表情上的改变,如哭闹、烦躁等以表示愤怒和不快。4-7个月婴儿对社会接触的情感件色彩有所增强,7个月时对与他关系密切的人的面部表情有反应;6个月末的正常婴儿常最先选择养育他的人,如果一个陌生人要把他从母亲怀中抱走,他会焦躁不安。相反,当小儿独自一人坐在一个陌生人身边时,小儿会接受这种新的社会接触而不反抗。与母亲分离时的焦躁及对陌生人的惧怕情况取决于与主要养育者情感沟通的深度。

6。5个月婴儿能够反应地发出声音,8个月可叫“爸爸”、“妈妈”、“大大”等,8-9个月能留心自己名字的声音。1岁时除“爸、妈”这些词之外,已可利用少数几个词,并能用自己的行为表示出他们已知道的一些物体的名字。

6-8个月婴儿与母亲分离时常表现出焦躁情绪,而母亲感到此期的孩子常有入睡困难,小儿在入睡之前总希望有人给予帮助、陪伴。当母亲离开房间而小儿烦闹时,用声音与其保持联系,也可使小儿愉快。9-10个月对母亲在近旁的依赖性已有所降低,部分原因是小儿自己已能够爬行。也是在这一时期,如果把引起小儿注意的物体用布盖住,小儿可主动地把布揭去,并把它抓住。这显然说明,看不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不可获得。在这一时期,躲猫猫往往成为一种愉快的游戏。

在l岁末,由于婴儿与母亲及其他养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运动功能的充分发育,小儿开始准备从依赖的姿态向着一个不依赖性的活动动作发展,以探查他周围更大世界。

(三)幼儿期 随着大脑皮质对所有器官调节的加强,大运动和手的精细运动有了发展,并减少了小儿活动的冲动性。但总的说来,在幼儿期抑制过程还很差,兴奋过程占优势,容易发生激动和疲劳,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在这一时期,小儿学会了独立行走的能力。扩大了他的生活范围。语言也将有了迅速的发展。

1-1.5岁或更晚些,主要是理解语言,其表现是:尚少或不能用语言表达确切的意思、但能理解成人的言语。某些小儿尚经历一个难懂的语言阶段,其表现特点是能发出许多音调,呈断续性,但无意义。在此以后小儿可迅速获得词象并了解其意义。结果大部分小儿在2岁时可把3个词连接起来说。2-3岁小儿对简单句已能基本掌握,可用言语交谈,能陈述自己的年龄和性别,并喜欢发问。

2岁时小儿能模仿成人的动作,例如把物品放在抽屉里和书架上。此时小儿常单独玩要,并以实际操作物体为主要对象,至3岁,小儿在成人行动的影响下和言语的帮助下,其行动开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看到母亲喂自己吃东西。就会学着给布娃娃喂东西吃。小儿已可积极地与其他小儿一起玩耍。但是,这时的思维和想象力还很低,只能在动作中思考,而不能计划自己的行动或预见动作的后果。

3岁小儿已有了较为复杂的情感体验,当接受成人爱护时,可产生愉快的体验,在受到责备和惩罚时,则有痛苦的体验。但在不正确的教养下、小儿也会产生嫉妒、怕羞、怕黑暗、爱发脾气等。总的说来,情绪带有不稳定性、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两、三岁小儿已初步具有可能为了较近的目的而克制或延迟自己的行动。小儿常常要求“自己来”,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这是意志活动开始发展的标志,但这种意志活动能力很差,要较长时间控制自己约行动还是有困难的。所以,此时的冲动性还是比较突出的。

(四)学龄前期 在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学龄前儿童的神经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大脑联络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已基本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更加迅速和精确。大脑皮质内部抑制过程得到发展,内抑制的发展使儿童有可能形成更复杂、更精细的暂时联系,更好地分析综合外界的事物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但这时抑制的功能还比较差,过久地克制自己的行动或从事过分细致的作业常不能胜任。1个4-6岁的孩子可以担负思考、感觉和争取行动的能力、对未来有一定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在游戏中可扮演父亲或母亲。在这一年龄对性别也有所了解,并且表现在所玩的游戏上。但小儿对未来的理解不完全、因此常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在家中或家外,父母-子女相互关系的改变可在小儿行为上留下担心、敌意、寻衅等,担心可表现为恶梦、害怕,严重者发生遗尿、吮拇指、并可出现语言及学习障碍等。

学龄前期 小儿第二信号系统有了进一步发展,儿童不仅可通过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而且能通过词的描述、讲解来认识更多的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小儿不但能接受别人的语言指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言语能力 在该期随着实践活动、劳动及学习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表达能力还很差,常带有很大的情景性。到该期的末一阶段,在正确的教育下,连贯性语言才逐渐取得支配地位,这对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和逻辑性思维很重要。情感的易变性和冲动性在学龄前期的后期,小儿已可多少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稳定性有所增强,而且开始发展社会性情感。这对儿童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五)学龄期 此期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特别是额叶的显着增大,大脑兴奋机能的加强,内抑制的发展,使小儿能够更细致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更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已可使小儿从家中走向社会,在新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环境的改变,使他们开始逐渐独立生活,并从新的环境中寻找新的目标和行为准则。尽管儿童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有了发展,但与青少年相比仍较差。过度兴奋易引起疲劳,过分抑制也会使小儿无法忍受,从而诱导出不必要的兴奋。从家中到学校,父母对小儿兴趣的变化往往十分关注,常给予很多的叮嘱和过多的限制。如果对这一早期问题处理不当,则会使小儿焦虑不安,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遭到破坏,其结果是,儿童对外界压力的调整将发生困难。

学龄儿童的全要任务是激发小儿的义务感、责任感以及如何付诸实施。这一期儿童的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即具体形象性的成分还很大)。这一点在教育中应予注意,如果教育内容和方法不适于小儿的思维特点,则感到学习困难。一旦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父母往往会被激怒,这样小儿第一次有了失败感,从而表现出焦虑不安,消沉,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如果当小儿试图获得父母或教师的认同而未得到时,同样会造成情绪障碍;甚至使反社会行为得到发展。

(六)青春期 这一期大脑的功能有了显着发展,脑的联络神经纤维大量增加,脑细胞的分化机能达到了成人水平。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已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随着青春期的性发育,在兴趣、态度及动机等谙方面部有许多变化。

此期的少年,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即有独立性,又有依附性。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已不是小孩,“成人感”和独立性是少年心理上的独特现象,自尊心强,对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很敏感。对父母或教师往往出现“反抗”的情绪和出现疏远成人的意图。在他们少年之间则易形成集团倾向,并常超出班级和学校的界限。少年与成人的关系越不协调,少年之间的交往及相互影响也越大。这样的团伙一旦受到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就容易出现行为的社会偏离。

性的发育,使他们意识到两性的区别,朦胧地对异性好奇,产生了关心和接近异性的倾向。性发育强有力的动荡和改变着少年的心理内容和结构,而社会环境又制约和影响着他们的心理水平和行为方式,在异性面前羞涩、拘谨,而又常用爱美、出风头等招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

少年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并运用概念作出恰当地判断和进行合科逻辑的推理,但仍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特点。

冲动性是少年期的另一特点,他们容易发生强烈的情感,易动感情,易怒,认识上有片面性。这种情况常表现出蛮干现象。但随着自制力的增强,少年对自己和别人的个性品质及内心体验的评价逐渐增强,从而可以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活动。在教师和家庭的教育影响下,道德意识逐渐增强,成为世界观的萌芽。

相关专题: 婴幼儿

相关资讯

新生儿败血症 五大方法治新生儿败血症
相信大家都知道,新生儿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都是非常低下的,所以很容易受到病毒或者是细菌的感染而患儿败血症。那新生儿患上败血症有什么症状呢?新生儿败血症又应该如何治疗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想
哄宝宝睡觉的七个错误认知
1、“不管宝宝什么时间入睡,只要他睡眠的总量够了就可以。” 睡眠时间充足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睡眠中,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多3倍。不过,宝宝的睡眠质量也很重要。入睡时间不同,深
孩子将这物带进浴室导致夭折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每个家庭中都把孩子当做是掌上明珠,所以生怕磕着碰着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也是常有的事情。可溺爱总是无处不在,虽然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时常出现,但是父母的心慈手软
蛛丝马迹揪出宝宝分泌性中耳炎
目录: 第一章:如何预防宝宝患上分泌性中耳炎 第二章:孩子顶嘴不一定是坏事 第三章:零食 宝宝积食的祸根 第四章:父母会遗传给孩子的10大特征 因为儿童的咽鼓管的结构与成年人略有不同。所以很容易发生病变。分泌
南方医院产科三大护士长手把手教你呵护新生儿
常有许多新手爸妈们对初生宝宝的日常护理和宝宝身上出现的一些现象不知所措,不知道小宝宝是生病了呢?还是只是正常的生理表征,例如:小宝宝的头顶怎么软软的?宝宝的尿布中出现粉红色的黏液该怎么办?新生宝宝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