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了,不练就一手好字,就会因为写字差被扣卷面分。想想别人家的孩子考了100分,自家孩子本来也是100分的,却因写字潦草被扣了几分,家长孩子是不是打心眼里不服? 要不要送孩子去培训班练字?家长怎么辅导才能让孩子写字又快又好?初学者用铅笔、钢笔还是毛笔?临摹时是用凹槽字帖还是名家字帖描红?练字时要注意什么?这些都是家长比较关注的。 1. 想写字好,姿势必须正确。 一样幼儿园中班左右,老师和家长就开始教孩子书写数字,大班的孩子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但学龄前儿童骨骼发展还未完善,书写能力也没有达到练字的要求,所以家长只要在此时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 正确的坐姿要求是头正、身直、臂开、脚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握笔要求是食指与拇指执住笔杆,用中指抵住笔杆,“拇指食指一起捏,指离笔尖约一寸,中指在下托起来,笔杆斜靠虎口上”。 如果写字姿势不正确会出现眼睛近视、脊椎弯曲、肩膀歪斜、写作业慢等现象。家长可以适时的借助一些工具,如坐姿纠正仪、握笔器等,但不能“指望”工具。 如果孩子拿笔描红,练字大小不一,或者出现把“b”写出“d”等现象的,家长无需责怪孩子,因为并不是他们态度不认真,而是手部精细动作与手眼脑的协调能力、运动能力还未发展完善。 2. 想写字好,必须选用合适的笔。 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铅笔,也是值得注意的细节。 家长需要注意家里常备HB木质铅笔,因为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用HB型木质铅笔较为合适。 HB铅笔笔芯软硬浓淡适中,写字比较美观;2B铅笔笔芯较软颜色深,容易造成本子不洁。 3. 想写字好,必须给孩子看帖、练眼。 家长想让孩子正式练字,幼儿园就要做好准备。 孩子此时正是大脑形象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抓紧给孩子认字看字形,才能事半功倍。 家长给孩子看字形就是专业练字步骤中的“看帖、练眼”。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 家长可以买简单的楷书字帖给孩子看看,鼓励孩子看笔画、看结构;也可以一些图形或偏旁部首的凹槽字帖给孩子练笔,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以便提高孩子对写字的兴趣。 4. 想写字好,必须大量临摹、刻意练习。 一二年级,孩子通过积累,对汉字和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手腕力量不够,写一会就累,累了就容易向错误的方向走。所以一二年级适合描红,从与教材配套的字帖简单开始练习,家长要注意的还是孩子练字的正确姿势。 三年级,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要严格规范作业书写。孩子手臂肌肉和指关节发育已经基本健全,也有了横平竖直的认识,手腕有力,不会感到累,所以三年级是正式开始练字的最佳时机。 三年级以上,各科作业开始要求用钢笔书写,学校也会开设毛笔字课程。家长可以买楷书字帖让孩子每天练习,稳中求快,规范、端正孩子写字的要求,让孩子整洁、按时的完成作业。 想写出一手好字是需要长时间大量刻意练习的,速成方法并不存在,而且速成的大多也是临摹的,孩子只知其形,不得其意。临摹临摹,先临再摹。 家长在家可以鼓励孩子一边看一边写,看一笔写一笔,写完之后再对比自己写的和字帖的差距,再建议孩子跟着字帖描红,领会对方写字的含义,而后再想办法改善自己写得不好的地方。 三年级以后的孩子,我们建议让孩子上培训班,让专业的老师辅导一下,避免走弯路。 还有,学以致用,如果孩子把每一次写字的机会都当做练字,平时多练、多想,多交流、多分享,那离写得一手好字也不远啦。 |
上一篇:营养早餐——蛋黄酥
下一篇:如何知道宝宝睡得好不好?
相关资讯
- 立规矩不当,反而会害了孩子
-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平时少不了给孩子定这样那样的规矩。那谈起规矩,大家意见就不统一了,有的主张规矩要严,松了没效果;有的认为应该松一些,太严了孩子会太压抑。那这规矩到底应该怎么定,才能既有效…
- 孩子喜爱虚荣,谁之过?
- 我孩子自从上初中后,除了学校硬性规定上学期间必须穿校服外,他身上的穿着全是名牌,鞋子非要阿迪达斯不可,平常休闲衣服是耐克,连皮带都要选鳄鱼的。 去年刚买的手机,现在就吵着要换一款3000元的新手机,说什么…
- 怎样批评孩子才最有效?
-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 反正就是:说不听,骂…
- 你敢不敢对你的孩子再任性一点!
- 最近网络上很流行一句话 “生活细节体现孩子的教养”, 一个有教养的人,在生活上八面玲珑,如鱼得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一个有涵养有作为的孩子,背后肯定会有一个懂生活的父母。在平凡日子的每一个转角,他们…
- 宁可孩子成绩烂,也别送他去补习班!
- 一个在补习行业浸淫了20年的老师大张旗鼓“反补习”,即使有人说他“哗众取宠”,我们听听这样的声音也无妨。所谓“重申常识”,在将应试教育推向高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无意间充当“帮凶”的几率。 基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