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一名妈妈因孩子噎住给其喂水,而断送了孩子的生命。最近又有报道,2岁男童吃龙眼不幸噎死……异物卡喉致伤致死的悲剧不断!为何小孩容易发生气管堵塞?该如何避免?今天,小孟就来教你处理异物卡喉的正确方法。 2岁的孩子易发生气管异物 幼小的宝宝尤其是2岁左右的孩子,气管异物发生率较高。因为连接小儿气管与食道的会厌软骨未发育成熟,功能尚不健全。当宝宝口中含着食物说话或者大笑时,会厌软骨会张开,使食物误入气道,导致气管异物。 孩子噎住后千万别轻易喂水 孩子吃了馒头、花生、黄豆等食物之后被噎住,如果选择用水来缓解,这些食物遇水后发胀,不仅更加难以咽下去,还会堵住喉咙,继而引发窒息。 此外,呛住了也不要轻易喝水,因为这样只会加重并引起呛咳,如果不小心呛进肺里,还会引发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Tips:十类食物小孩食用需谨慎 4种日常习惯易致宝宝气管异物 1、给宝宝吃花生、瓜子、果冻等食物 果冻、瓜子和花生这些食物体积较小,是很容易噎到孩子的。 正确做法: 5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吃这些食物,如果孩子实在嘴馋,可以先将食物弄碎后再给幼儿食用。 2、宝宝吃饭时大哭或大笑 吃有吃相,如果宝宝在吃饭的时候被逗笑,食物就容易从咽门掉进气管里卡住。 正确做法: 孩子吃饭时,父母别去逗孩子笑,最好让孩子安静地吃饭,千万不要刺激或惊吓孩子。 3、宝宝一边吃饭一边玩耍 有些家长习惯给孩子喂完一口饭就让孩子玩一会儿,或是在后面追着给宝宝喂饭。你知道吗?孩子玩的时候如果嘴里含着食物,很容易发生食物误入气管的情况,轻者出现剧烈的呛咳,重者可能导致窒息。另外,孩子叼着小勺跑来跑去时如果摔倒,小勺可能会刺伤珍宝的口腔或咽喉。 正确做法: 应培养孩子有规律地吃饭,最好固定吃饭位置,不要让孩子端着碗到处跑。此外,吃饭时也不应让孩子看电视、玩玩具。 4、细小物品没有摆放好 一些能放进孩子嘴里的物品如果没有放好,就容易被孩子当作食物拿来吃。如果宝宝吞下圆滑的小物品还能随大便排出,但如遇到尖锐物品就容易卡在食道或消化道内,只能通过手术取出,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正确做法: 像铅笔帽、橡皮头、绣花针、磁铁、塑料片等这类细小物品一定要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并且父母要经常告诉孩子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 发生气道异物,家长该如何处理? 1、孩子吃任何东西之后,若出现剧烈呛咳,不管以后有没有任何症状,都应带孩子及时去医院就医,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2、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慌张,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 3、在送孩子去医院的路上,应尽可能让孩子右侧体位朝下。因为一样异物容易存留在孩子的右侧支气管口里,右侧体位朝下能避免对孩子进一步的伤害; 4、当孩子出现气管异物时,应就近找医院进行急救; 5、若异物较大,完全遮蔽声门时,孩子可能迅速出现窒息,应立即采取自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 1、3岁以下的孩子发生气管异物 操作方法: (1)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 (2)若经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把孩子翻过来。抢救者以中指或食指,放在孩子胸廓下快速向上重击压迫。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2、3岁以上的孩子发生气管异物 操作方法: (1)患儿取立位或坐位,救护者坐或跪在患儿身后,并将双手围绕在患儿腰部,同时让患儿弯腰头部前倾。 (2)救护者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处顶住患儿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2厘米。 (3)用另一只手抓牢握拳的手,向上向内快速拉压冲击患儿腹部。 目的:反复快速拉压冲击,直到异物从气道内排出来。 |
相关专题:
育儿知识
相关资讯
- 巧手妈妈为让儿子乖乖吃饭 快把好莱坞搬上餐桌了!
- 炎热的天气让孩子们越来越不爱吃饭,每个妈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都使尽浑身解数。 国外也有这么一位妈妈,为了能让儿子吃健康食物,想出了一个妙招:在餐桌上重现了许多经典儿童动画片中的场景,包括《疯狂动物城》和…
- 怎么给宝宝选择餐具?看这篇就够了
- 宝宝开始吃辅食后,除了食材的选择,家长还不能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餐具的选择。 如何给宝宝选择合适、安全的餐具?家长首先需要优先考虑材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餐具材料有塑料、陶瓷和搪瓷、金属、复合材料等,那么…
- 宝宝添加辅食的5个阶段
- 普遍存在的误区 将辅食理解为副食,或不重要的食品 实际上,辅字在中文中有支持、帮助和补充的意思。没有辅食的添加,婴儿的热能与营养就会不足,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辅食添加也叫做补充喂养。 父母应知道…
- 带“球”跑?10大危险动作孕妈千万别做
- 怀孕了,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格外小心,千万不要因为疏忽大意或者一时逞能而做出危险的动作,伤害了自己和腹中的小宝宝。 6月16日是孕妇关爱日,摇篮网发起的孕妇关爱日不仅仅在关爱日当天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是持续性的…
- 这几条烫伤小常识,身为父母的你最好能记住
- 这几条烫伤小常识,身为父母的你最好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