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与“熊孩子”相关的事情处理上,无论是教育机构、教师还是社会,常常多了一些浮躁,少了几分理性,导致处理结果缺少广泛认同,社会各界站在各自立场上争执不休。 近来,“熊孩子”突然成为媒体的“宠儿”,关于“熊孩子”如何捣蛋顽皮、影响他人、妨害教学秩序,甚至“打老师”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关于如何对待“熊孩子”的讨论,也成为热门话题。很多老师感慨:学生越来越难管了。如何对“顽劣”学生开展品行教育困扰着不少老师。 不得不说,如何管理学生,让学生能够顺利接受教育,从来都是一个严肃课题。所谓的“熊孩子”也并非现在才出现,而是在各个时期、各个地域、各个学校都一直存在。但是,把“熊孩子”这个群体贴上专门标签,并郑重其事地进行讨论,以前还从未出现过。而在面对与“熊孩子”相关的事情处理上,无论是教育机构、教师还是社会,常常多了一些浮躁,少了几分理性,导致处理结果缺少广泛认同,社会各界站在各自立场上争执不休。 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因为当前各群体错误地将部分学生标签化,把学生偶尔的出格当成“常态行为”,多个学生偶尔出格被当成“熊孩子”的普遍行为。于是,基本认识上的错误,造成了对学生行为研究的错误,反过来自然对教育管理就造成了不科学的影响。 从实际生活来看,所谓的“熊孩子”,或者是在教学管理中发生出格行为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一时的出格;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顽皮的学生,也只是天性比较活跃,而不是“坏小子”。将这样的孩子贴上“熊孩子”标签,将一些在这个年龄段正常的顽皮孩子标签化,并不利于真正的教学管理,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当下,教学关系和以前相比确实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孩子的心理、行为在家庭受到的重视程度,以及在整个社会多元化的影响下,和以往区别甚大。师生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必定需要进行相应改变。这一点,无论是对老师、学校,还是对社会,都是一样的。孩子的行为需要一定的约束,包括教学管理秩序的限制和法律的限制,而对孩子的认识不能简单化、标签化,应当准确地认识每个孩子“出格行为”的产生原因、一贯表现、心理因素,以此为基础寻求解决之道。 事实上,许多教学管理矛盾的激化,源自强势方的不肯妥协。例如,当老师受到侵犯的时候,老师很多时候不肯妥协,甚至向学校施压,声称“或者选择学生,或者选择我”;家长对班上的“熊孩子”,施压学校要求“熊孩子”转班。殊不知,“熊孩子”其实才是内心最惶恐的人。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会非常感激地接受。有的老师以“师道尊严”不妥协,但事实上已经在这个学生面前舍弃了老师的身份。作为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如果学生什么都很好了,还需要到学校学习成长吗? 珍惜每名学生,其实是老师及教育机构的根本价值所在。记得在我读书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调皮的学生捉弄老师也是常有的事,但老师们都用自己的宽容和智慧,不断消弥师生间的对抗性,到今天,那些事已经成为师生间美好的回忆。这绝对不是说老师可以冒犯,而是说学生不能放弃。学生无法选择老师,老师也无法选择学生,不给学生贴“熊孩子”标签,就是不放弃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作者廖德凯,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6年7月7日第2版 |
下一篇:宝宝为什么爱发脾气?
相关资讯
- 真正的育儿,就是让每一件小事都幸福起来
- 心理学上有个让家长认为很空的名词——幸福。因为这个名词太虚幻,无法定义。什么是幸福?怎么样才能够幸福?是开心就好还是要帮孩子实现一切他们想要的?我们犹如一直在为“让宝宝幸福”这个目标努力着,却又很茫然…
- 作文用28个句型,中考英语至少提高5分!
- 高考刚刚结束,各地陆陆续续都要开始中考了。 有不少初三家长问:“有没有什么提分小技巧可以分享?我的孩子马上要中考了,现在能多考一分是一分。” 所以别说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其实这道岭从中考就已经开始了。 …
- 接纳:关于自我接纳
- 一、如何理解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此外,自我接纳是人天生就拥有的权利。一…
- 顶嘴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 孩子逐渐长大,有一天,小家伙突然不听从你的号令,居然鼓着嘴巴和你顶嘴了。其实这是孩子比较正常的成长表现,起码他是在证明给你看,他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 一样来说,顶嘴现象的发生有如下…
-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宝宝的智力
- 随着科技的发展,孩子的智力问题越来越得到家长的重视,最近我遇到几位网友,都在问我到底是什么决定孩子的智力呢?下面介绍三种影响智力的因素。 1、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子女聪明与否关键在于母亲 。英国科学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