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问“为什么天天陪孩子,孩子也不满意”,一张图让你看清楚陪伴和陪着的区别! 一、失陪之痛 曾经看过一部国外的MV,翻译成中文叫《忧郁小男孩的爸爸似乎在月球上》,里面以一个后悔父亲的口吻讲述了从儿子出生到长大成人,因为工作的忙碌缺位了孩子的成长。最后儿子长大了,也成为了跟他一样的人。 我也在朋友圈里看过无数次那个让人动容的故事:一个孩子为完成老师的作文《我和爸爸的双休日》。央求爸爸陪他一天,爸爸以上班挣钱回绝了他。孩子问爸爸一天可以赚多少钱,然后开始跟爸爸要零用钱。直到几个星期之后,爸爸很晚回家,孩子在家等他,手里捧了积攒的零花钱对爸爸说:“爸爸,我想请你明天陪我去动物园,我给你钱。” 孩子就是这样渴盼与父母相处的时光,这时光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的意义,是远胜过金钱的黄金时间! 父母的缺席和失陪所表现的后果,最初最明显地表现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孩子无奈无力,成为父母心中的痛;然后集中表现在“富起来”的群体中,父母为了赚钱远离孩子,孩子成长重要的阶段正是父母创业最忙的阶段,当父母赚到钱时,能给孩子的补偿唯有金钱了。于是就有了中国独有的“富二代”现象,是多少家庭持续不断的痛?而现在,我们不能忽略的“失陪”现象已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表现在普通的白领,工薪,公务员家庭,这是更隐秘的“失陪”,是人在心不在,是用电子产品取代亲情,是让老人代替父母的责任。孩子在“失陪”的环境下,对生活失去兴趣、对亲情漠然无视、对规则与法律淡漠,不会与人和世界相处、于是就有了“我爸是李刚”“李天一”等等悲剧的发 二、“陪伴”之误 1、 陪同=陪伴:常看到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左右,散步、逛商场、写作业……孩子在哪里,父母的身影就跟在哪里,孩子仍然是一个人自言自语或者自己玩,父母犹如没听到孩子的说话,在想自己的心事,人在心不在,更没心情体验陪伴孩子的快乐,这样的陪同不算陪伴; 2、看管=陪伴:父母紧紧跟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孩子这个不可以,那个不行,替孩子做这做那,害怕孩子摔着,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走弯路……没有看到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更没随着孩子长大,不断扩展他的独立成长空间,一天下来,父母疲惫,孩子辛苦,这样的陪伴,充其量是保姆的照顾,不是陪伴; 3、物质满足=陪伴:很多父母为弥补忽略孩子的内疚,偶尔有时间陪孩子,就用豪爽地花钱代替陪伴,不管孩子要的、不要的,都买给他,最流行的名牌、最贵的学校、最贵的老师,可让父母自己内心平衡,却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缺少爱的虚空; 4、说教=陪伴:很多父母难得与孩子在一起,借机不停地讲各种道理,讲很多自己的辛苦,说这一切都是为孩子,说自己都是对的,用最有伤害力的这两句话,以为能激发孩子的积极生活状态,却不知被“内疚和负罪”培养大的孩子最无力,他们只有自我否定,只有自我纠结和挣扎,没力气改变,孩子害怕这样的“陪伴”; 5、妈妈的守护=陪伴:很多家庭认为守护孩子是母亲的天职,爸爸负责主外养家嫌钱,爸爸成了“不回家的人”。妈妈只能给予孩子母性的爱,而自信、力量、与世界的关系和联结,这些是需要爸爸的引导和示范的,怎么可能是妈妈的守护可以代替呢?所以本文开端就是从“父亲缺席”之痛引发大家思考的。中国这个内敛的民族,父亲尤其是沉默、不善表达爱的,如果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边缘化,多少孩子是在渴望父爱的痛中长大? 当然种种现象无不与骨感的现实联系在一起。面对教育的大环境、物质的大环境;越来越多年轻人恐孕、恐婚,除了对现实的抱怨、恐惧之外,似乎无能无力。但这并不是成熟父母的智慧所为:我们永远也不能等到社会改善到足够平和时再去生育、陪伴我们的孩子,我们也永远不能把责任推给社会之后,忍心看着自已的孩子孤单长大,毕竟,养育每个孩子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百分之百的责任!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这个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三、 高质量陪伴解读 ? 父母给予孩子时间,跟孩子单独在一起:虽然每个父母能给孩子的时间不同,也不固定,但不管是在家里也好,在外面也好,做游戏也好,谈话也好,电话里也好,视频中也罢,或者是短信、邮件,总之一定要花时间给孩子,这段时间属于你和孩子,你和孩子共同享受这种亲子相伴的快乐时空。可能不花钱或只花很少的钱,要紧的是彼此珍惜这份亲情流动的时光。 忙永远只是借口,人们总是把时间用于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上,你也许需要评估一下:在你每天忙的事情中,孩子的健康成长排在第几位?你给予孩子的有效时间是几分钟?难道你真的没有给他打电话的时间,没有拥抱他的时间,说“孩子我爱你”的时间吗? ? 了解孩子所在年龄阶段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差异很大,不同的孩子的差异也很大。因为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所以父母要先了解自己孩子所在的年龄阶段有怎样的特点,处在怎样的发展关键期,这样父母就会允许孩子展现他的正常发展特点,而不会总是担心、总是觉得孩子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觉得孩子太淘了、太内向了、太不听话了,等等……接受孩子才可能带着平静和允许欣赏他,肯定他,给他提供成长的空间,我常常在回答父母提问时非常无奈:父母们跟本不懂孩子的年龄特点,总觉得孩子有问题,总在控制正常的发展需要。 ? 了解孩子心理需要:孩子除了吃穿住用的生理需要以外,还有不断尝试探索的心理需要,他们还有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成就自已价值的需要,所以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之外,父母在陪伴时要把重点放在了解、满足孩子心理需要方面,父母要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如何说,如何做只要一个衡量标准就够了:增加孩子力量还是减少孩子力量?使事情效果更好还是更坏? ? 给其必要帮助与支持:孩子成长需要自己的空间,更需要父母在关键时候的帮助与支持。当孩子面对挫折时,面对冲突时,面对个人权利的捍卫时,面对失去和痛苦时,父母及时站在孩子身边,告诉他我懂你,我爱你,我帮你,有我在你是安全的,你是被爱的,给孩子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帮孩子度过难关。有个父亲说:“孩子在需要我时会找我帮忙,不需要我时会让我远点,我很享受这种有分有合的关系”。困难时,陪他跑,但不抱起他跑;孩子做选择时,帮他看到可能的后果,并尊重他的选择,引导他学习到相应的经验。 四、高质量的陪伴当下的标准 ? 安全、放松、亲密:亲子间的关系是彼此相互享受的,感觉安全而放松,感受到亲密的亲子之爱之乐, 这在当下就是最高质量的感受。 ?有适合孩子需要的独立空间:陪伴意味着彼此都有独立空间,可分可合,可以做同件事但有分工,也可以做不同的事但可以分享,孩子越大需要的独立空间越大。将“主动权”还给孩子,比如关于玩耍,要让孩子控制整个活动进行。玩什么和怎么玩都让孩子选择,策划活动,包括去哪里、看什么、吃什么、金钱的掌控等等。父母只需要给予孩子鼓励、建议和必要的支持。 ? 愉快而和谐的双向沟通:互相陪伴时气氛和谐,积极互动,不是单向的请求或要求,可有约定但不批评不指责不说教。父母经典三句话:你今天乖不乖?今天学什么了?今天考试怎么样?更像拷问,让孩子警惕、恐惧、甚至说谎。我们要换三句话开始沟通:妈妈今天心情……,因为……;你遇到什么有趣事情吗?老师、小朋友或同学今天怎么样?引导孩子诉说内心世界和情绪,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信任、放松和快乐。 五、高质量陪伴的意义 ? 孩子自信,有力量; ? 有内在积极的兴趣推动其每天快乐生活和学习; ? 有责任心,主动照顾自己份内的事; ? 愿意用自己所长,为别人服务,爱生命; ? 有梦想并主动规划自己人生。 |
相关资讯
- 礼貌习惯培养:帮孩子改造小小的不礼貌,聪明妈妈有妙招!
- 礼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每一位母亲,在养儿育女的生活体验中,都会将礼貌化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以下妈妈们眼中的不礼貌行为,也许在你的孩子身上也发生过;她们的做法,也许能给遇到相同问题的你一点启发。 对于…
- 家长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 脾气不但没有教育功能,却是反教育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坏脾气不仅像一把乱挥的锤子,破坏当下的一时一事,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生悲剧;更像弥散的有毒气体,形成深远而广泛的损害。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
- 教养男孩 父母谨记三句话
- 百分之八十的中国父母都会羡慕那些听话的孩子,特别对于男孩的听话,更是让人羡慕。女孩本身成熟的要相对早一点,对于父母的话也更容易言听计从一些。但是,男孩比较调皮,更有自己的思想,他们的反叛总是出其不意。…
- 孩子之间爱玩探索身体的游戏,爸妈要懂得应对
- 性游戏是孩子性心理发展的产物 性游戏在3-6岁孩子的生活中很普遍,在对全国各地500位幼儿园老师进行的调查中,有78.26%的老师看到过异性孩子拥抱,78.26%的老师看到过孩子扮夫妻过家家,71.01%的老师看到过异性孩子…
- 奇幻森林父母的蜕变之路
- 继《疯狂动物城》之后,迪斯尼的另一部动画大片《奇幻森林》再次博得众人眼球,在动物的世界中,似乎总蕴藏着各种神奇的力量,投射着现实世界中人的千姿百态。那么,在这个奇幻的旅行中,除了看到各种萌萌哒的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