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他们的爱几乎是无微不至的。 但是,对孩子的爱太多,甚至对他们的生活大包大揽,就是一种严重的伤害了。 本期节目,我们要分享的这个故事,就向我们展示了,妈妈太爱孩子,会造成怎样可怕的结果。 1、 “我怕我死了,他没办法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这句话如果是情侣或夫妻间说给对方听的,可能还有一丝生死相依的感动在其中。 但说这句话的是青岛一位64岁的阿姨,她所担心的没有她便“活不下去”的,也不是她的老伴儿,而是她37岁的儿子。 在这位阿姨口中,她37岁的儿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现在所有的日常起居都需要她亲自照料。因为一离开她,儿子就“寸步难行”。 在她眼中,37岁的儿子是一个出门门不会锁;上厕所不知道冲水;买衣服没有眼光只会挑晴纶材质的低能儿子,可能还有精神分裂症。 所以为了儿子,这么多年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家,连儿子吃水果,她都要洗好送到嘴边,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只差喂饭”了。 现在她唯一担心的是,儿子太任性。比如,儿子不想穿她准备的衣服,只想穿自己挑的衣服,她就拿刀架在儿子脖子上,让儿子换下来。 阿姨最害怕的,是将来有一天,自己不在了,她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要怎么办。 看起来,阿姨为她的儿子真是操碎了心。 可是,另一方面儿子在家里没有隐私,妈妈不容许他有自己的审美,还成天被贴上低能、精神有问题、自闭的标签,让周围的人也觉得孩子不正常。 这样的妈妈,宁可带孩子一起去死,也不肯还他以自由,世上还有比这更惨忍的爱吗? 曾经,美国有一位妈妈,因为太爱孩子,不想孩子长大后离开自己,所以从小就告诉孩子,他的双腿有病,无法走路。 结果孩子真就到了7岁还不会走路,只能坐轮椅。 当她的谎言被揭穿,那个妈妈被剥夺了终身的监护权,并被强制终身不能接近孩子,不能再生育孩子。 而那个7岁还不会走路的孩子,离开了妈妈之后,很快就学会了行走。 所以,孩子身上的病往往都是来自父母。 2、 “如果我爸妈死了,我能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吗?” 我真的很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曾经,我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无知少女,在离开家之前,连菜场都没去过。 可做饭这种技能,几乎是离开家的第一天就自己会了。 估且不论做的好不好吃,但填饱肚子肯定没问题。 至于洗衣服打扫这些家务,就算开始会把衣服洗缩水、染色,或者打扫得不干净,但是不断地反复尝试不就好了吗?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必将会先我们而去,即便是有再多的担忧,也终免不了会有生离死别的一天。 当了妈妈之后,从内心里,我更加懂得父母的这些担忧。 因为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有一样的惶恐。 每天我都在担心,担心不高兴先生对他太凶,担心我父母的教育观念陈旧,太溺爱孩子,也担心我弟每天在家打游戏,对我的孩子会造成非常坏的影响…… 这些焦虑和惶恐,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啃噬着我的心,恨不能立刻分身无数,分分钟守在孩子的身边,为他筑成永不倒塌的保护墙。 我也很认真地考虑过,如果我死了,我的孩子能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吗? 因为惶恐,所以就促使我去看书,去学习育儿,但越这样却越感觉到无力。 这种无力,不是软弱是释然。 了解得越多,就越明白: 每个人的成长,对于任何其他人而言都是无能为力的事情,所有一切的生活技能、性格情绪、智商情商,都是孩子一点一点从父母那里模仿和尝试学习得来的。 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从来不给他任何亲自动手的机会,那就算活到100岁也会死不瞑目。 要想将来自己离开的时候不留遗憾,应该现在就教给孩子,各种能“活下去”的技能。 教育界中,大量的实例也证明了,越早教会孩子洗衣、做饭、做家务,就越能让孩子获益。
3、 不过,既然当父母那么累,那就干脆别生孩子了吧! 关于“为什么要生孩子”这个问题,被称之为最美丽的答案应该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 对此,我深以为然。 所以,每次看到那种53岁生二胎,64岁生二胎的新闻,我挤不出任何的喜悦。 从来没有一个孩子是哭着喊着求父母把他生下来,反而是父母因为各种各样的需求,生下自己的孩子。 那些50多岁,甚至60多岁的人,他们能养育自己的孩子几年,能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吗? 运气不好,他们会在孩子在未成年之前,就先离开这个世界,那他们的孩子要怎么继续生活下去? 我生孩子,当然也是因为自己的私心,生之前也不可能去问孩子“愿不愿意?” 但孩子既然已经来了,嘟着胖乎乎的小脸,张开手臂,敞露着他小小的怀抱,甜甜地叫我“妈妈”…… 那种为人父母的责任感,就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 4、 “对孩子的担忧”是父母在享受家庭亲情的同时,所产生的副作用,它会伴随我们一生,且不会因为寸步不离地把孩子绑在身边,而减少。 但父母生养一个孩子,如果每天都在不停地担心“没有我,你会活不下去”,那不单自己痛苦,孩子也会很累。 这句话像一句诅咒,诅咒自己的孩子一生都不能离开父母控制的阴影,甚至还会把孩子也带到坟墓里面去。 如果真的爱孩子,一定要早一点放手。 自己对孩子狠一点,总好过将来全世界都对他狠。 而我们这些有幸成为父母的人,能对孩子做的最美好的事,不是要控制他的人生,限制他的自由,而是将来有一天,当我们老了,可以放心地握他们的手,告诉他们, ——“孩子,即使将来有一天,这世界没有我,你也要好好地活下去”。 |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资讯
- 家庭教育最终检验的是——孩子的婚姻质量
- 世上多数的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也努力去作一个成功的家长。但什么是成功的家长? 成功家庭教育的最终检验是什么? 是子女考入最高学府? 是他们毕业后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 还是他们的功成名就? 我认为,上面列…
- 有一种幸福叫,婆婆不帮我带孩子
- 生完孩子的前三年,是一个家庭婆媳关系的拐点。 一方面,新的生命要学习适应这个世界,Ta时不时就会因为失去妈妈的保护而不安地大哭; 另一方面刚刚升级为妈妈的新手们,多半也是一脸懵逼,不知道这样的一团小肉,要…
- 10种溺爱育儿雷区你别踩
-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
- 想把孩子教进世界名校,小学阶段这样做就够了!
- 粱旅珠,北一女、台大外文系毕业,留学美国宾州大学,曾主持台湾第一个自制旅游节目《世界真奇妙》,获得新闻局金钟奖。 从小功课优异、表现不凡的她,在教养孩子上,也令人惊艳,不但女儿是哈佛、斯坦福等七大名校…
- 孩子有3种表现,最易被误解。
- 1.重复听一个故事 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家里的宝宝总是让你在睡觉前给他讲同一个故事。当你讲了100遍,200遍甚至会背时,他都丝毫没有褪去兴趣的意思,还是会撒着娇让你读给他听。难道宝宝跟鱼一样,只有几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