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教育 > 宝宝教育 > 正文

爸爸妈妈如何捕捉儿童敏感期?

发布时间:2019-06-09 00:37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出生至七八个月大的宝宝,不是把小手伸进嘴里吸吮,就是把手里抓到的东西往嘴里“送”。再大一点,他看到想要的东西就让你帮他拿,等东西一拿到手就往地上扔,然后就让你帮他捡,如此反复。 再长大一点,能自已行走之后,不是把家里的东西扔得满地都是,就是爱往衣柜、

出生至七八个月大的宝宝,不是把小手伸进嘴里吸吮,就是把手里抓到的东西往嘴里“送”。再大一点,他看到想要的东西就让你帮他拿,等东西一拿到手就往地上扔,然后就让你帮他捡,如此反复。

再长大一点,能自已行走之后,不是把家里的东西扔得满地都是,就是爱往衣柜、厨柜或桌子底下钻。这所有的行为,都是我们成人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何宝宝就这么有兴趣呢?而且不是一两个孩子有这种反应,正确的说这是所有孩子长大的lsquo;必经之路'。

其实,说到底,这就是专业人士称之的儿童“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今天,妈妈漂亮女人街小编就带各位新手麻麻一起去捕捉0-6岁儿童敏感期,GO!!!!

捕0岁-2岁儿童敏感期

视觉--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口--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

手--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

走--从最初的要成人拉着手跳,到独立行走,发展到要上下坡、爬楼梯,到专门爱走不平的地方

空间--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细小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模仿--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自我意识--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捕2岁半-3岁儿童敏感期

建立概念--儿童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捕3岁-4岁儿童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重新开门、车走了新路线、挂毛巾

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追求完美--从要求食物完整发展到了对所使用的用具、事物完美的追求。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出差错

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

绘画--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式

延续秩序的敏感期--从具体的生活秩序延伸到了心理秩序

人际关系--一对一的交换食物和玩具

成长分享:让孩子生活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

本文由妈妈漂亮女人街(https://www.roadlady.com/)小编编辑整理

相关专题: 儿童心理教育

相关资讯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爸爸带大的宝宝智商高
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专家认为,父亲是高山,母亲是大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
0~6岁宝宝触觉发育指南 简直萌化妈妈的心
孕妈妈最高兴的事情,可能就是可以感觉到到宝宝在自己肚子里生机勃勃的样子。看着肚子,一会儿有个小包,一会有个小包,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而这种奇妙,也会延续到宝宝出生之后。那么妈妈们你们知道宝宝0~6岁这个
孩子老爱看电视怎么办 如何控制孩子看电视好方法
现在是一个电子科技的社会,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在每家每户中都是非常常见的了,所以现在的宝宝们从刚刚出生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这些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对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对这个美好的世界刚刚有一点印象的宝宝来说
如何开发宝宝的智力 两类对幼儿智力发育有益的
如何开发宝宝的智力?要知道聪明的孩子是人见人爱的,然而作为父母的你,一定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过人。可是要怎样做孩子才能聪明过人呢?专家指出,幼儿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从日常生活供应的食物中来挑
如何维护好家长微信群?其实需要老师和家长一起经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可以说是几乎人手一部了,而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家长对于和老师的交流不再只限于打电话、发短信这种,而是加个微信,让老师建个家长微信群!老师把所有的家长都聚集到这样一个家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