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地下书街的路上,翻起琳琅满目的教养书籍,让我不禁想起了往事。 自从领悟了教养这档事,坚持对孩子“不打、不骂、不批评、不指责”,从那之后开始思考且摸索着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养方法。于是我看了相当多的教养书与亲子文章,心想这些都是专家学者的呕心沥血之作,照着做一定不会错。 后来,我看到一本是教怎么与孩子讲道理的教养书。于是从泽泽两岁之后,我就开始与泽泽讲道理。 哭闹了,我讲道理给他听;生气了,我讲道理给他听;耍赖了,我还是讲道理给他听。然而,却发现讲完道理之后没多久还是会再做同样的事情,并不会因为我的好言好语就立刻明白懂事。 于是,我讲道理的时间~越来越长,深深地认为我不打不骂,至少我可以把道理灌输在泽泽的脑中吧。 有一次,泽泽与小朋友借玩具不成,一生气就出手打了对方一下。哭声传开了,大人跑来关心了,我也把泽泽抓来讲道理。我严厉地看着他:“刚刚发生什么事情?”泽泽小声说:“我打人。”我一听到泽泽又打人,整个心就烦躁了起来。“爸爸已经跟你讲过很多次了喔,不可以打人,打人对方会痛会难过。而且这个东西是他的,我们都要问。如果对方不借,我们可以想别的方法,我们可以交换、可以轮流等很多方法,就是没有打人啊。知道吗?”我讲完这么一大串后,就看泽泽点了点头说:“知道。”我立刻反问:“知道什么?”泽泽愣住了,一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模样。我接着说:“没关系,爸爸再说一遍。”就这样,一遍一遍再一遍,直到泽泽可以自己说出了些重点之后,我才让他离开,最多有长达20分钟之久。 此时我心想,我的道理已经深植在泽泽的脑中了,那记得就应该可以做到吧。此时,我才刚走回客厅不久,又听到孩子的哭声,我转头往孩子玩的地方一望,只见泽泽两眼哀怨地看着我,手中拿着玩具像现行犯般的被我抓到。我叹了一口气,心想:“我不是已经不打不骂了,还都照着书上做,为什么找不到最好的教养方法呢?” 先了解孩子,再来对孩子做教养 直到有一次,我叫泽泽过来讲道理的时候,泽泽起了身往我这边走过来的同时,居然翻了白眼,一脸很无奈的模样。我没有对着泽泽大骂“你这是什么态度。”我反而开始反思“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反应?” 后来我懂了,我自认为对他好的讲道理方式,对于他却是一种啰嗦与处罚。我自认为是灌输观念给泽泽,其实当时才快三岁的他,不管是词句上的理解力与时间上的专注力而言,都无法承受我这种长时间的轰炸,所以理所当然还是会一犯再犯,因为当时被我讲道理的泽泽,满脑子应该只想逃离吧,难怪会有翻白眼的无奈表情。 于是我恍然大悟,原来在教养孩子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孩子。 因为“了解孩子比教养孩子重要”:了解孩子每个时期所发展出来的能力;了解孩子以与生俱来的独特个性。了解孩子与我们长期相处的习性。 了解孩子之后,进而找到最适合彼此个性的方式来处理。我领悟了之后,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孩子的角度与高度来做适性教养,而非一味的把看到的理论套用在我跟孩子身上。 面对才快三岁的泽泽,词句上还无法有太深的理解,所以我用泽泽这年纪可以听懂的方式去说明;三岁孩子的专注能力本来就比较短暂,于是我缩短对泽泽讲道理的时间,待泽泽再大一些的时候,再慢慢的拉长到我与孩子都可以接受的程度;理解三岁孩子的情绪控管尚未稳定,愿意等孩子情绪发泄完了再继续讲道理;知道泽泽属于忘掉比记住还容易的个性,于是把泽泽发生的每一个状况都当成第一次,不会因为孩子一犯再犯而生气。 我试着改变与调整之后,这个效用出乎意料的强大。因为~我更加了解孩子了,也更加知道怎么与孩子沟通,再摸索出最适合我与孩子的教养方式,让我们与孩子之间,不会因为管教上的“想要为孩子好”,却反而让“关系变得不好”。只有“先了解孩子,再来对孩子教养”,才可以既让孩子好,也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好。 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个性 泽泽长大了,妹妹花宝出生了,花宝也到与泽泽当时相同的年纪时,我发现没有办法直接把对泽泽的这套放在花宝身上。花宝的语言能力比同年龄的泽泽发展得快,我在跟花宝讲道理时,花宝会辩解、会找理由也会故意讲反话想让我动怒。花宝在个性的坚持度上,比同年龄的泽泽更加的具有持久力,往往泽泽哭闹的5分钟的事情,花宝可以坚持到10分钟甚至20分钟。一开始,的确会有泽泽比花宝好带的想法,会对花宝失去耐心,甚至说出“哥哥以前都不会这样”的比较话语。 于是我再次回到“先了解孩子,再来对孩子教养”的心态来看待花宝,恍然大悟般地自省,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个性,所以面对每个孩子就要用不同的教养方法,即使是一起生活的兄弟姐妹也一样。 换句话说,我要与花宝重新一起磨合出最适合我与她的教养方式。而非把对哥哥的公式套在她身上。 教养,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我们听到、看到、读到或学到的教养法,相信都是好的,但不一定全然都可以百分之百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毕竟这些教养法,是从教科书或是作者自身的经验上所得来的,不一定适合自己与孩子。然而并非就不需要再看教养书了,而是我们要从这些教养书及文章上,学到教养孩子的观念、大方向与大原则。 “不打不骂,对孩子讲道理”是个大原则、“引导孩子”是个大方向、“有了孩子之后才开始学习怎么当父母”是个观念。这些绝对都是正确的,但实际的做法以及细节的调整,依然要靠着我们与孩子在相处上去磨合及摸索。相信着通往这条正向的道路上,有着各式各样的风景,一个孩子就属于一种景色,至于要怎去欣赏,就要看我们父母自己喽。 |
上一篇: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矫正
下一篇:只需60秒 就能教育出好孩子
相关专题:
幼儿教育
相关资讯
- 专家:父母的最坏影响莫过于没有自己的生活
- 专家:父母的最坏影响莫过于没有自己的生活 对于长久地维系一段亲密关系而言,好的性情比好的外貌重要,反思自我比洞悉对方重要,修养品德比掌握技巧重要。而对于获得更多的人生的满足感而言,成就一个自强独立的自…
- 不同教养方法培养出不同气质宝宝
- 静如处子vs动如脱兔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宝宝看到玩具总是懒洋洋的,或是给予新奇玩具的逗弄也难以引发他们获取或操弄的动作,这样的宝宝可能就是属于活动量比较低的类型;相反地,整天到处探索、似乎一刻都静不下来,…
- 孩子什么时候学数学最好
- 数学逻辑思维强,很多父母都比较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而且是从小就开始培养。最开始父母都会教孩子数数,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学起来并不容易。那么怎样教孩子学数字,宝宝数字敏感期要抓…
- 不打不骂10大教育高招让你教子有方
- 如果您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一下专家提出的10个方法。当您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不妨用这些方法来取代打骂的教养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
- 八大幼儿教养方法该扔掉了
- 八大幼儿教养方法该扔掉了 6个月大的宝宝开始爱用手抓东西吃,如果让他们自己抓,容易弄得乱七八糟,为避免宝宝手脏,不让他抓东西吃。 正确应对方式 宝宝约6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喜欢到处抓东西,此时父母应多训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