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好假期?《生命时报》特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高级顾问、早教专家蔡景昆,为家长和孩子们推荐一些充满趣味又简单易行的小事。
1.列出暑假期间,你做过的5件最有趣的事,可以用插画、照片、文字等形式。
暑期应该引导孩子走出课本的小天地,走进社会大生活中,通过记录有趣的事,督促孩子多探索,多发现。
记录的方式除了插画、文字等,也可以选择主题采集,例如:采集不同树叶、贝壳或石头,记下其名称、采集时间,配上照片。
2.去一个地方旅行,在当地,给某个你认为重要的人邮寄一张明信片。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可以让孩子感受不同的自然、人文风光,旅行途中所见所感都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和情感。旅游的过程中也能增进亲子关系。
此外,寄明信片是一种家长引领下的社交,是培养孩子学会表达对他人惦念、关怀的方式。网络时代,这种书信交流也显得更为真诚和宝贵。
3.熟读一篇童话或故事,在家人或同学、朋友的配合下表演出来。
表演是孩子对文章内容深入理解和感受的升华。这种“家庭情景剧式”的表演能够锻炼孩子的行为表达能力,培养艺术情操,有利于良性情感的激发。
表演的过程可以循序渐进,从分角色朗读到加入动作、配乐,等到熟悉故事后可以加入唱歌、舞蹈等元素丰富表演。父母或家人可以通过完善剧本、扮演角色、配乐等方式融入其中。
4.把自己不要的图书收拾出来,捐献给慈善机构或参加小区组织的义卖、二手交易活动。
很多独生子女缺乏分享意识,捐献图书能让孩子学习取舍,培养爱心,对自身生活产生幸福感,也能渐渐产生社会责任感。此外,二手交易也是教会孩子理财的重要手段之一。
5.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可以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公园里的一朵花、小区里的邻居等。
除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画画也能提高孩子视觉感受能力,不预设主题的创作,也能教会孩子用涂鸦来表达想法。
6.读几本绘本、故事书或名人传记,挑一两本自己最喜欢的,记下原因和故事梗概,开学后介绍给同学。
读书能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能力,暑期不妨给孩子一份“营养大餐”,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书扩大知识面。
一般建议学龄前儿童阅读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学龄儿童可以在家长帮助下阅读名著、科普类书籍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可以引导他们说一些读后的感受,学习到什么等。
7.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种以前没尝试过的美食,可以是一种水果、蔬菜,也可以是一种地方小吃,拍下照片,写下感受。
与孩子一起去探索,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乐趣,不仅满足了他们充满好奇的天性,也增加了亲子互动。
在寻找的过程,父母也可以给孩子介绍些美食文化,或者一起学习些简单方法,自己动手做,并与家人分享。
8.写一篇自我介绍,入学后交给新老师。
掌握了一定单词量的大孩子,还可以用英文写给英语老师。人际交往中,自我介绍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礼仪,也是孩子扩大社会交际圈,主动与他人交流的第一步。
另外,练习自我介绍的过程,也是孩子了解自己,换个角度认识自我的过程。
9.制作族谱。
在家人的帮助下,把能找到的家族里的人都列在族谱上,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他们年轻时的故事。
一般,5~6岁的孩子就有辈分认知,能够了解诸如:爸爸的叔叔、妈妈的姑姑等较复杂的称呼。族谱能帮孩子更深刻了解家庭背景、家族结构、家风文化等,在沟通过程中也拉进了亲情。
更多带孩子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