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从小就非常喜欢音乐。在婴儿时期,他们就可以听着音乐手舞足蹈,乐不可支。那么,音乐欣赏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呢?婴儿有没有特别喜欢的音乐类别,还是各种音乐“通吃”呢?
2008年,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婴儿天生有乐感!他们的研究对象是100名刚刚出生一两天的婴儿。在这些婴儿睡觉的时候,科学家给他们播放音乐,并监测婴儿的大脑活动情况。他们发现,婴儿的大脑竟然在计算节拍,并会随着音调和旋律的变化产生反应。比如一个关键节拍有变化,或者音调有所区别,婴儿的大脑便会作出不同的反应。这表明,我们人类在刚出生的时候,听觉和与处理音乐相关的大脑部分已经发育到一定程度了。
不仅如此,婴儿也是有自己偏爱的音乐类别的,他们的偏好似乎也是天生的,早在4个~6个月的时候就已经成形了。比如说,1998年一项针对4个月大的婴儿的实验发现,尽管这些婴儿在世界上仅生活了4个月,尽管他们除了哭闹基本上没有任何别的交流方式,但他们已经能分辨和谐音和不和谐音,而且他们强烈地表现出更喜欢听和谐音,对不和谐音有着天生的抵触。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婴儿都喜欢同一类别的音乐,即节奏感强、旋律简单且重复的高音调的“幼齿”音乐。而《江南style》几乎全部具备这些特征,这么看来被婴儿喜爱也在情理之中。
多听音乐能提高智商情商吗?
曾听到过让孩子多听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有利于宝宝智商发育的说法,商家更是利用这个说法创造了各种商业机会。而在科学史上,也有个大家熟悉的说法,那就是“莫扎特效应”。这个说法始于1993年发表于《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研究者发现在一组对比实验中,学生们在听了莫扎特的音乐之后,空间推理能力增强了,折纸等任务完成得更好。在此后的20年中,科学界充斥着各种对“莫扎特效应”的批驳观点。2007年,一群严谨的德国科学家表示,让孩子听音乐并不会带来任何认知能力上的长期优势。
但是和被动听音乐相比,主动学习音乐就完全不同了。在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把50多个6个月大的婴儿分成两组,一组积极地参与唱歌跳舞并和音乐互动,另一组被动地听音乐和开展其他与音乐有关的活动。6个月之后,他们发现,主动参与的婴儿在语言交流和社交情感方面都比被动参与的婴儿有显著的进步。对于更大一点儿的孩子的研究则显示,积极地参与音乐创作对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都有积极影响。
所以,有机会就让宝宝尽情地唱吧跳吧!不必限制是古典乐还是摇滚乐,是莫扎特的音乐还是韩国大叔的歌,只要是能让宝宝主动参与和积极互动的音乐,就是好音乐!
更多宝宝相关阅读1 .宝宝纸尿裤如何选择 注意四个使用误区
2 .宝宝抵抗力差 反复发烧的原因及表现
3 .三个技巧让宝宝说话更快 教宝宝说话注意什么
4 .婴儿喂养要注意防过敏 宝宝过敏伤害大
5 .夏季给宝宝洗澡要注意6大事项
6 .女人减肥为什么总是比男人难?
欢迎转载至网站、微信。请注明来源:护肤知识网www.roadlady.com 谢谢合作!
------分隔线-------------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