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较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悲观、缺乏主动性等。抑郁症的自杀率很高,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及家庭幸福。那么现实中,你对抑郁症了解多少? 抑郁症常被称为“情绪感冒”,即是说,它太常见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测: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 在美国,多达2000万的人正在或曾经遭受抑郁症折磨,10%的美国人在其一生中会罹患抑郁症; 每年,美国人为治疗抑郁症须耗费530亿美元,在自杀者中,有占20%-35%的人患有抑郁症; 日本的自杀率是美国的两倍; 在韩国,抑郁症成为扼**们生命的第一大杀手,自2005年来,就有李恩珠、U-Nee、郑多彬、安在焕、崔真实、张彩苑、金智厚、金石圭、李瑞贤等十三位男女明星因患抑郁症而自杀。 抑郁症自杀率高 在世界范围内,精神抑郁症患者有3.4亿,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7-8倍;每年1000多万有自杀倾向的人群中,45%-70%明显情绪抑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超过12/10万就是高自杀率的国家,而中国目前的自杀率为23/10万; 世界卫生组织的年度报告显示,抑郁症目前已位居世界十大疾病之第四,预计到2020年将跃至第二,紧随于心肌梗死之后,排在癌症之前; 许多时候,在中国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被诊断为神经衰弱,因此,缺乏确切的抑郁症患者数字;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这是全球自杀者总数的1/5; 全球每年用于抑郁症医疗上的费用总计约为600亿美元;专家指出,到2030年,世界范围内的抑郁症很可能会成为除心脏病外给社会经济造成负担最大的一种疾病; 最新的一份数据显示,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为141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负担481亿元人民币; 广州地区抑郁症发病率较上世纪80年代增长十倍以上,广东省抑郁症发病率在5%以上,患者总数达两百万,抑郁症离我们真的很近。 抑郁症易发群体 抑郁症不是高官、高管、演艺圈人群的“专利”,大学生、农民工,白领、空巢老人,各年龄各阶层的人都面临着抑郁症的困扰; 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体型肥胖的人要比体型瘦小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研究人员对4万多名成年人的体重指数与抑郁症、自杀倾向和企图自杀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可使人们患抑郁症的风险提高三成; 产后抑郁症成为女性的主要心理疾病之一,而“80后”的独生女尤甚;有一组查询拜访数据表明,约50%到75%的女人在产后可能会得不同程度的抑郁症,10%-15%的新妈妈会表现得很强烈;研究还表明,如女性产后得抑郁症,其配偶患抑郁症的几率增加50%; 美国有抑郁症研究人员称,连刚出生的婴儿也会得抑郁症;4个月大的健康婴儿会表达高兴的情绪,9个月时,婴儿会与人“交换”微笑,如果在这方面表现异常,那么婴儿就可能有患抑郁症的倾向。 你有抑郁症吗? 抑郁症有九个主要症状,只要以下这些症状至少存在四项,而且持续了两周还不能缓解,并且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就需要考虑是否患上了抑郁症,并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咨询。 兴趣丧失,没有愉快感; 精力减退,常有无缘无故的疲乏感; 反应变慢,或者情绪容易激动、亢奋,也容易被激怒; 自我评价过低,时常自责或有内疚感,这也是导致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对一些日常生活小事也难以决断;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0%抑郁症患者有睡眠障碍);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性欲减退。 |
上一篇:如何甩掉自卑心理
相关专题:
心理健康
相关资讯
- 三成孕妇易抑郁,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 产后对于宝妈是一个极为辛苦的时期,不仅要照顾好婴儿而且还要调理好身体,避免疾病的缠身。不过你知道吗?其实三成的孕妇产后都有抑郁症的困扰,也就是说十个产妇中有三个人会被抑郁症缠身哦。抑郁症是可怕的心理疾…
- 高考失利考生的7招心理保健
- 每年高考,报考的人多录取的人数有限,必然有大批考生落榜。古今中外,历来如此。但是,高考发榜后,总会有一些考生因为落榜而不能正确对待,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有些人失望、悔恨、忧虑、沮丧、悲伤,甚至寝食不安…
- 身为“房奴”应该如何释放心理压力
- 身为“房奴”应该如何释放心理压力 身为“房奴”应该如何释放心理压力 高额的房贷让“房奴”小心翼翼地生活 ,不敢乱花一分钱。压力令“房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其实“房奴”不妨试用以下几个妙招减压: 房屋分租 …
- 独特按摩法帮你赶走抑郁症
- 抑郁症是现代人常见的精神疾病,经常点揉膻中穴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病症。膻中穴位于人体两乳头连线中点。具体操作为:取仰卧位,身体放松,自然呼吸,以拇指或食指对膻中穴点揉,力度以出现酸痛感为最佳。每点揉一分钟…
- “成人多动症”更容易自杀?
- 说到“多动症”,一般人还是认为这是个孩子的毛病,家长们虽然关注,但也是怕孩子学业受到影响,内心中多半还期盼着孩子快点儿长大,病情自然就能缓解。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专家池霞说,现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