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生保健 > 心理健康 > 正文

如何向孩子解释影视中的亲吻镜头

发布时间:2019-04-20 07:32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在新一代的今天,打开电视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亲热的境头,尤其是与孩子们在一起看的时候,小孩子们好奇心又很强,常常会问一些让父母们感到尴尬的问题,那么这时我们应该如何回答孩子呢? 如何向儿童解释亲吻镜头 孩子看到亲吻或性爱镜头--爱的

在新一代的今天,打开电视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亲热的境头,尤其是与孩子们在一起看的时候,小孩子们好奇心又很强,常常会问一些让父母们感到尴尬的问题,那么这时我们应该如何回答孩子呢?

如何向儿童解释亲吻镜头

孩子看到亲吻或性爱镜头--爱的教育

“妈妈,你看那两个人在做什么?”乐乐手指的方向,一对年轻人正搂在一起亲热。

“两个非常相爱的人才可以接吻和拥抱,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亲热。不过,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也不是在任何场合都能做的。你明白吗?”

“爸爸和妈妈也亲过嘴,那是爸爸和妈妈表达相互喜欢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大人使用。”

如果电视里出现性爱镜头,就会令父母更加尴尬。如果孩子问“叔叔阿姨在做什么”、“他们在打架吗”,为了不让孩子形成错误的印象,建议您可以按照上述方式实话实说,但不必过于具体。

不要随便碰那个地方--性伦理的教育

强强4岁半了。一天晚上,强强非常兴奋地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你看,我一摸小鸡鸡,小鸡鸡还会撅起来呢!”--4岁的孩子对认识自己或者异性的身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父母不要大惊小怪。

其实,大多时候孩子抚摸自己的**器并非是有意识的。有时候,他们只是想探究一下自己的身体或者是觉得好玩。因此,看到孩子“手淫”时,父母不要脸色大变,尽量用平和亲切的语言告诉孩子“这个游戏没有意思,你不喜欢”。如果孩子不顺从你的阻拦,还可以通过恰当的引导或者是用玩具、讲故事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你摸小鸡鸡的时候会觉得舒服,这很正常啊!因为我们抚摸自己的身体的时候都会感到舒服的,就像我们看到好吃的东西嘴里就会流口水一样,是正常反应。但是,就像我们不能总是站在可口的食品面前流口水一样,养成了习惯就不好了。”

神秘的地方要藏起来--性禁忌的教育

最近,佩佩上厕所的时候总是离得大老远就早早地褪下裤子,一路光着小屁股跑进卫生间。而有时候佩佩还喜欢突然脱掉自己的小裤子,光着小屁股在客厅里扭来扭去。

在一次洗澡的时候,妈妈指着佩佩的身上说:“宝宝,每个人身上都有非常神秘的地方,而那个地方是不能随便让别人看的,得好好地藏起来。”

“那为什么这里是神秘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看呢?”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每个人都有,只是大家都觉得不该让别人看到这里,大家都这样做,于是就形成了习惯。”

伦理本是大家都遵守的一种习惯,因此,从“大家都这样”入手,让孩子比较自觉地形成一种性的禁忌习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

如何正确面对儿童的性提问

第一,对孩子的性提问绝不应回避。

性科学研究发现,每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即可在父母的指导下掌握区分性别,尽管他并不明白何以要区别彼此,但对异性产生的某种程度的回避和距离感已成潜意识,所以当孩子向你提问任何与性相关的问题时,往往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一口回绝,认为这个不该是小孩子问的问题,或者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困惑,并且很可能使好奇心演变为心理的阴影,为今后的成长设置障碍。

第二,尽可能多掌握一些性科学知识。

尽管性科学所包容的学科范围极其广泛(生理病理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尽可能多涉猎一些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不要因为你不懂就想逃避,要知道性教育引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举足轻重,所以你多付出一些,孩子也就多获得一些。

第三,不要过分担心尺度问题。

多数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的问题超过了他的年龄,讲得多了会不会产生副作用?其实,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有层层步骤的,每一个年龄段所提出的问题都有差异,一旦了解,孩子绝不会像科学家那个追根溯源。三四岁的孩子可能对“宝宝就像一粒种子在妈妈的肚子里成长”这样的回答满意了;对十三四岁的男孩偶尔的自慰不会对身体产生大碍,一定会安抚其躁动的内心,他多半不会再进一步问你自慰的方式都有哪些。

第四,预先做些示警工作。

过早接触*行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两方面均会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对孩子“示警”很有必要。比如,对年幼的孩子灌输异性触摸自己*处是不友善的行为;对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过早与异性进行性接触很可能对*器官产生危害,感染众多疾病,并可能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待生理、心理两方面均成熟之后才可以接受健康文明的*生活;学会洁身自好比学会使用避**更安全等等。

第五,引导孩子识别“真假”。

现在各种媒体良莠不齐,其中一些对*行为的描述往往背离了科学的宗旨,代之以单纯的感官刺激,当孩子难以避免地接触到这些东西时,不要简单地呵斥,而应该把这些描述中反映出的夸张、虚假等非科学的内容予以剖析,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和健康。

相关专题: 心理健康

相关资讯

十大表象解开男人的心理密码
女性同胞们总是心细如发,那么现在就拿起你的细心,来鉴定下你身边的男人。通过看表象,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特点。下面小编来为大家解读十种男人。 1、不停看手表的男人 这种男人给人的印象是守时、严谨、做事有…
自信过度小心隐形抑郁症
自信过度小心隐形抑郁症 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思想活跃、自信好强的青春期男孩,以及外表光鲜、但压力巨大的职场精英人士,喜欢将自己的“弱点”隐藏起来,因而也很容易受到“隐形抑郁”的困扰。 在“压力山大”的…
心理IN词:微博综合征 是什么意思
■ 微博综合征名词解释 微博,就是一个可以自由发言和与他人交流的平台,网友们通过微博随时分享彼此的生活 。人们在微博上发泄情绪,表达观点,可以缓解生活中的烦恼,同时还找到一些有相同生活体验的人交流经验,…
青少年自杀网聊群蔓延 家长别让青少年变宅男腐女
每当假期来了,你可知孩子心里在想啥?你会和孩子相处吗?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在重庆12355青少年服务台了解到,在去年的心理咨询热线中,该平台共接到青少年心理咨询8913例,其中…
学会定期清理心理垃圾
人的心理和身体一样,每天都会产生“垃圾”,及时清理,不仅有利于心理健康,也为身体健康买了一道保险。情绪疾病有时候比心理疾病来得更可怕,因此人需要定期清理心理垃圾。 心理障碍困扰青少年父母乃最好“保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