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养生保健 > 心理健康 > 正文

解密微表情

发布时间:2019-04-20 07:29 来源:www.roadlady.com 点击:0
无须确凿证据,无须测谎仪,甚至无须声音,只凭借表情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这是美国电视剧《千谎百计》(Lietome)中莱特曼博士具备的高超本领。 这些一闪而过的绝望、尴尬或者窃喜等细微表情,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微表情”。莱特曼正

无须确凿证据,无须测谎仪,甚至无须声音,只凭借表情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这是美国电视剧《千谎百计》(Lietome)中莱特曼博士具备的高超本领。

这些一闪而过的绝望、尴尬或者窃喜等细微表情,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微表情”。莱特曼正是通过捕捉这种转瞬即逝的表情,破获了一个个连联邦调查局都束手无策的案件。

“这一切并非天方夜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说。去年9月,她开始研究微表情与人的情绪机制、无意识状态之间的关系。最近,这一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立项。

“国内以前没有人研究这个,我们应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傅小兰的学生、课题组成员吴奇表示。

微表情就是脸部表情的“笑里藏刀”

假如把人的脸部看作传播信息的媒介,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每一张脸,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一般来说,人类有7种情绪:愤怒、恐惧、厌恶、惊讶、难过、愉快和轻蔑。

正常的表情一般持续在1/2秒到5秒之间,有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而微表情的与众不同在于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只有1/25秒至1/5秒。这种表情往往和欺骗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当人们试图掩饰、刻意隐瞒某种心理活动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反而可能通过微表情表达出来。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为什么我不喜欢这个人笑成这样?”比如,商场里的售货员面对衣着寒酸的顾客,笑脸相迎中可能闪过一秒轻蔑的嗤笑。

傅小兰解释说,大多数人会错过微表情,但人们的大脑依然受到影响,据此改变判断。如果,一个人在笑眯眯时出现了“冷笑”的微表情,对方会倾向于认为这张高兴的面孔在撒谎。

“微表情就是脸部表情的lsquo;笑里藏刀'。”傅小兰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在《千谎百计》中,莱特曼常常通过下巴上扬、眉毛斜垂、抿抿嘴巴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据此,不少热心观众归纳出“识别谎言技巧汇总”,其中包括“撒谎时会摸脖子”、“单手掩面表示羞愧(手放在眉骨附近)”、“单边耸肩意思是说,我对刚才说的话毫无信心”等等。

对此,项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申寻兵解释,这些都是对微表情的误读。他强调说微表情和普通表情很多方面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差别就是持续时间的长短。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在1969年提出。当时,一个名叫玛丽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告诉主治医生,想要回家看看自己的剑兰和花猫。提出请求的时候,她显得神情愉悦而放松,不时地眯起眼睛微笑,摆出一副撒娇的模样。令人震惊的是,玛丽在回家之后,尝试了3种方法自杀,结果未遂。

事后,埃克曼将当时的视频反复播放,用慢镜头仔细检视,突然在两帧图像之间看到了一个稍纵即逝的表情,那是一个生动又强烈的极度痛苦的表情,只持续了不到1/15秒。后来,埃克曼将其称为“微表情”。

1978年,埃克曼发布了面部动作编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人脸部的肌肉有43块,可以组合出1万多种表情,其中3000种具有情感意义。埃克曼根据人脸解剖学特点,将其划分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运动单元。分析这些运动单元的运动特征及其所控制的主要区域以及与之相关的表情,就能得出面部表情的标准运动。2002年,这个系统进行了一次升级,对表情的捕捉准确率达到了90%。

经过充分训练,你也有可能成为识谎高手

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今年3月,傅小兰的课题组从北京招募了24名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微表情实验的受试对象。

在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志愿者们坐在计算机前。屏幕上出现了4个系列的静态图片。每张图片将会在荧幕上停留2秒。第一个系列图片的主角是一个单眼皮、塌鼻子的日本女人。她睁大眼睛,或者张开嘴巴,甚至撑大鼻孔,分别演示高兴、忧郁、愤怒、恐惧、惊讶和悲伤这6种表情。其他3个系列图片,分别是非洲的黑人小伙子、一个蓝眼睛的法国姑娘和一个棕褐色皮肤的印度女人,同样演示了6种表情。

之所以选择不同的族裔作为实验对象,是因为有这样一种观点,即表情是文化的产物。不过,根据埃克曼的研究,面部表情是人类共有的,“如果一个人愤怒,不管是来自纽约还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脸上都会显出同样的表情”。

在这个识别表情的基础程序里,志愿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判断出表情的种类,按动鼠标进行选择。在对这些基础表情的判断正确率达到100%之后,就进入下一个程序。

在第二步程序中,这些图片的停留时间发生了变化。它们以40毫秒、120毫秒、200毫秒和300毫秒4个时长,在计算机屏幕上展示。40毫秒即1/25秒,200毫秒即1/5秒,恰好是微表情一般持续时间的临界点。

最关键的是第三步程序被傅小兰称为“进化版”。那个非洲黑人咧开嘴巴、眯起眼睛,演示出“高兴”的神情,而忽然间,他睁大眼睛,鼻孔微微张开,这个“转瞬即逝”的神情,区别于“高兴”,是一闪而过的微表情。

最后的实验结果证明,人们对于低于40毫秒的微表情,辨识能力接近于零。而当展示图片的时间长于200毫秒时,人们对于微表情的辨识率与普通表情的辨识率相差无几。傅小兰介绍说,仅有将近10%的人才能发现微表情,他们一部分是拥有特殊天赋的人,另一部分经过了后天的严格训练。大多数人只是出于直觉和自信,对他人进行揣测。

几天之后,同一批志愿者按要求参加了进一步实验。

在这一组实验中,傅小兰课题组对识别表情的基础程序进行了强化。在第一步程序中,持续两秒的静态图片将会出现两次,志愿者需要对同一张图片,重复在6种表情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他们被号召向莱特曼博士学习。这位虚拟人物善于识别每一个人脸上的微表情,哪怕某一个脸部肌肉动作仅停留了1/5秒,他的鹰眼也能立刻揭穿对方的老底。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莱特曼博士。”申寻兵笑着说。实验结果表明,这批经过强化训练的志愿者,大大提高了对于微表情的辨识率。

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目前,微表情的研究,主要应用于部队、警察局等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中,成为识破谎言的重要依据。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一批经过训练的便衣警察四处巡逻。他们依据人们脸上的微表情进行判断,谁是潜在的恐怖分子等。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沈政解释说,微表情测谎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是通过摄像和计算机系统采集到的最为自然的表情。与测谎仪等其他检测手段相比,它没有对采集对象产生任何干扰,采集对象并不知情,因此也最为真实可靠。

从2005年开始,已经71岁高龄的埃克曼开始对英国情报机构、美国中央情报局等各国机构进行面部表情识别培训。他还教辩护律师、健康专家、扑克选手,甚至对配偶心怀猜疑的人们识破谎言。他还制作了网络课程,在一张价值20美元的光盘或12美元的网络课程协助下,你能很快揭穿谎言。

但正如莱特曼所说“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埃克曼也坦言自己的识谎能力影响到了日常生活。他从不试图去识破周围朋友、亲戚的微表情,“去揭露每个人的微表情,揭穿每个人的谎言,这只会让自己的生活痛苦万分”。

不过,按照吴奇的说法,“人类对于微表情的识别能力终归是有限的,很多研究依靠的依然是机器”。

他解释说,并不是所有说谎的人都会产生微表情。在很多一般性的撒谎中并不会出现微表情现象,人们只是在说一些跟自己利益高度攸关的谎言时,才会出现微表情。但是通过微表情进行是否撒谎检测,其准确性究竟有多高,还有待研究。

目前,傅小兰所领导的实验组希望依靠计算机视觉领域已有的自动表情系统,对其进行识别方法上的改进。他们希望研制出一种用于识别微表情的机器。

这种机器和测谎仪具有较大的不同。测谎仪是一种“侵入型”的机器,它主要根据人在撒谎时生理变化上的指标进行判断。这种监测存在明显的缺陷,并且常常出现误判。而通过计算机系统捕捉到微表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些误判的发生。

不过,傅小兰进行的这项研究并不容易。在国外,很多关于微表情的研究成果仍处于保密状态。埃克曼曾在《自然》杂志上表示,这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

连国家元首也遭到过拒绝。“有几次,在任总统问我能否帮他们提高可信度,我总是回答:我可没有开撒谎学校。”在一次专访中,埃克曼幽默地说。

相关专题: 心理健康

相关资讯

看看眼睛如何出卖你的想法
1.瞳孔变大或缩…
从面相看出哪些人“心机重”
一、山根至鼻梁生暗纹。 这里指的暗纹不仅是气色上的暗淡,灰暗,也包括一些不规律的纹路,黑丝。 这个位置生出暗纹,通常人生大运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容易钻牛角尖,人生变通不力,常常遇见危机就处于一种苦恼的心态…
读心术:谈话“表情”里的真实内心
谈话时有些小表情蕴含着大意义,特别是微表情。它就是脸部表情的“笑里藏刀”。正常的表情一般持续在1/2秒到5秒之间,有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而微表情的与众不同在于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只有1/25秒至1/5秒。这种表情…
心理IN词:办公室甜食综合征
■ 办公室甜食综合征名词解释 桌上放一些甜食,工作间隙不时吃两口,这样的景象在写字楼里并不少见,其主角通常是一些白领丽人。心理医生近日指出,一种叫做“办公室甜食综合症”的病症正悄然侵袭都市白领,其中以女…
有益身心健康“心理按摩”法
心理按摩指通过言语暗示引起内部心理状态变化,达到机体松弛的作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按摩,主要起放松作用,也有振奋心理活动状态、调节运动员情绪强度、改变运动机能水平等作用。对紧张的现代人来说,是一剂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