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人把一生比为“三球”。年青时是篮球,大家争着抡;50岁以上就成了排球了,你推给我,我又推给你;活到60岁以上,尤其身体欠佳的老人,那就成了足球了,都想用脚踢。 现在看这是笑谈,但从中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社会角色转换时产生的担心心理。 角色是指人们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担当的功能性职责的总和。人进入老年期后,角色发生很大变化,精神心理也发生相应变化。如不能很好地进入和适应新角色,则可能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影响本人和他人身心健康。 主角转次角 主要角色表现为具有独立思想和行动力,能对自己思想和行为负责,且能够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种角色。次要角色则为上述能力减弱或缺失的一种角色。转变为次要角色的老年人可出现精神沮丧,情绪低落,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出现失落感等精神症状。如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则可能出现病理上的变化,如患上心脑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老年痴呆症和癌症等。 因此,转变为次要角色并出现上述症状的老年人应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使心理得以放松;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上述疾病。而这种老年人的领导、同事、家人和亲朋戚友也应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在精神上慰藉他们,使他们顺利适应角色变化。 工作角色转变为休闲角色 工作角色指人在社会或单位内从事-份工作,担任一个或几个职务并因此而拥有一定权利和履行一定义务的一种角色。休闲角色则指因工作、职务变动,使拥有的权利丧失,转变为休闲角色的老年人可能出现精神空虚,无所事事,频繁看钟(表)等症状,并产生早上盼晚上,晚上盼天亮;天亮盼来日,来日盼来年等度日如年的感觉。如长期处于这种精神心理状态下,可渐出现病理生理上的变化如患上精神、心理疾病;或沉湎**、酗酒等不良行为或嗜好中。 出现上述症状的老年人应转变思维方式,把从工作角色转变为休闲角色视为职业生涯的结束,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开始充分利用休闲时光,做一些在职期间无闲顾及的事情,如看书、写作、绘画和旅游等;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间接为社会作贡献。 配偶角色转变为单身角色 配偶角色是指一个人作为他人的丈夫或妻子,并享有作为丈夫或妻子的特定权利和义务的一种角色。单身角色则为丈夫或妻子因衰老、意外或疾病等原因死亡而自然成立的一种角色。转变为单身角色的老年人可出现心情悲伤,以泪洗面,睹物思人等症状,并产生“干脆也死了算啦”等消极心理。长期处于这种消极状态下,可渐出现病理生理上的变化,如患上精神疾病,或染上酗酒等不良嗜好。 正确的做法是老年人应勇敢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将配偶的不幸去世作为一种考验,考验自己能否经得起挫折;能否照顾好自己;能否珍惜生命的每一天,使配偶在九泉之下安心。当然,再婚可适当考虑。此外,应积极请医生给予心理和药物治疗。 居家角色转变为集体角色 居家角色是居住在家中与家庭成员朝夕相处,相互依存,并享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一种角色。集体角色则为丧失居家角色而住进托老院或其它老年集体机构,过上集体生活的一种角色。转变为集体角色的老年人,性格内向者可出现自闭、郁郁寡欢等症状;性格外向者可因与他人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产生冲突,并萌发“别人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等极端想法。长期处于消极心理状态下,可能患上自闭症和心身疾病等。 为此,出现上述症状的老年人应随遇而安,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性格内向者应广开心胸,主动和他人交朋友;性格外向者应主动接触和帮助他人,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 |
上一篇:探究男人爱偷看女人内裤心理
下一篇:为心灵减压 10方法将美丽唤醒
相关专题:
心理健康
相关资讯
- 老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该怎么做
- 老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该怎么做 中医认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失调,容易患病,而愤怒是七情中最具破坏力的一种情绪反映。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避免发怒。因为发怒…
- 情绪调节:如何用色彩来调节坏心情
- 在古代许多人相信颜色具有某种魔力,在今天科学家也认为颜色与人的大脑有着某种联系,不同颜色对人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行为有着深刻影响。由于人们的生活经验、传统习惯及年龄性格等不同,对色彩可产生的心理反应也…
- 女性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 女性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在如今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作为社会一份子的我们,不可能时时处处都会强于别人,我们总会有不如他人的地方。很多人,面对别人的成功、别人的地位、别人的金钱,感到眼红、吃醋、…
-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8大妙招化解心头怒火
- 乘车时遭遇交通堵塞,不知何时才能通过下一个路口;孩子不听管教,让往东偏往西;下属交来报告,却和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样;劳累一天回家,妻子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停唠叨......遇到这些情况,你是否常有怒气直冲头顶…
- 抑郁是身心“大堵车” 及时“疏通”很重要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70%的职场抑郁症患者因病中断工作;2011年一项针对六省市万余名职业人群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调查群体中半数人处于抑郁状况。疏通心理障碍的急迫性已不亚于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