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两色是人们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是对颜色的物质性印象,不同的颜色产生的心理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并且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左右着我们的情绪,甚至部分色彩间接影响到人们的观念与信仰。如今这些颜色心理学还影响着孩子们的性格形成,对此,早教专家呼吁,爸妈育儿要懂的颜色心理学,懂得从孩子的颜色喜好中分析其性格优势,从而更好的保证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红色性格 给他们一定的职责和决定空间带他出去时,最好让他来决定一些事情,如“我们买哪个好呀?我们一起来挑选好不好?”会让其很有成就感。 建立规则,并严格执行红色性格的孩子思维活跃,可能会不断地提要求,如果你没原则又容易妥协,他会见缝插针。因此,要事先建立规则,今天说买一样玩具就买一样,无论怎么闹,绝不给他买两样。 让他们从小觉得被依靠这类性格的孩子天性是勇敢好强的,从小家长要让他感觉到你依赖他,没有他事情就不会做得那么好,他们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给他们一定的情绪空间当他们发脾气时让其发,你不要着急、焦虑,因为那是他们自我发泄情绪的一种方法。这类孩子从小就比别人快,要帮助他们放慢节奏,遇到每件事时不要急于做决定。心理学 黄色性格 这类性格的孩子是感受型的,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光说出来、给个眼神还不够,还要经常有些动作,如搂一搂、抱一抱他们。 要求不要太严格这类性格的孩子是粗线条,特别不善于整齐划一,对他们要求太严会让孩子感到很痛苦,而常跟那些不如他们的孩子比比,他们反而会越干越好。 安排足够的娱乐时间和空间这类性格的孩子善于把很枯燥的事变成游戏来做,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娱乐化,给他们娱乐时间,他们会感到快乐,并把事情做好。 经常检查他的做事进度由于玩性太大,干正事的时候,这类孩子容易边干边玩,很难长时间坚持,所以需要不断地提醒他们。对于黄色性格的孩子来说,要想让他们改正缺点,赏识教育最适合。 绿色性格 安排“温馨时光” 每天都安排一段时间作为“温馨时光”,以孩子为主角,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有一个安全的心理港湾。 下指令速度不可太快大人总习惯用自己的节奏急匆匆地下指令,与孩子经常不在一个“频道”里说着同一频道里的事,亲子之间易发生冲突。而对于绿色性格的小孩,更要蹲下来,仔细询问一番,然后再适时地、语速不要太快地下指令。 不要说他们磨蹭磨蹭是一个负面的词,很伤人,家长完全可以用其他的话来代替磨蹭,如:妈妈在等你,我知道你一定还可以再快一些的;宝宝已经比以前快很多了,真好! 蓝色性格 父母要粗线条一点儿这类孩子过于注重细节,对自己要求很高、很严,父母再对他们高标准会加重他们的累,形成焦虑。家长要粗线条地对待他们,让他们多去看看周围的人或多看看外面的大世界,使之更加大气。 不可用愤怒对待他们这类孩子脸皮很薄,如果你用高声愤怒的语调对待他们,他们立刻就会不说话了或继续哭自己的,容易把自己封闭不再理会对方了。 表扬到细节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受到肯定,蓝色性格的孩子尤其需要,但他们很害羞,表扬他们不要大张旗鼓,他们很关注细节,如果能表扬到细节,他们最喜欢.不催促他们做决定这类性格的孩子要想做决定,一定是想清楚了、想完整了、想得完美了才会说出来。大人在帮助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真正说服他,催他们也没用,他们不会配合,他的“拧劲儿”也表现于此。 颜色心理学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反映,色彩也是人们心理情感活动的另一种表现。光鲜亮丽的颜色,不仅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更能为宝宝在生活上创造舒适的环境。所以,爸妈们想要在家庭教育中即刻了解孩子的性格变化,关注他么喜爱的颜色也很重要,因为颜色心理学本身就是一种极为科学的育儿方案。 |
上一篇:妈妈教宝宝看书有讲究
下一篇:让孩子照镜子有哪些好处
相关专题:
幼儿教育
相关资讯
- 家长们 别再逼孩子跟人打招呼了
- 家长们别再逼孩子跟人打招呼 不管是到别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场所与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导、半强迫的要孩子跟别人打招呼。比较不怕生的孩子,还顺着大人,腼腆的问声好。个性较为内向、敏感的,就抿着嘴、一边…
-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 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独立做属于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为将来多学一些本领,为将来多受一些磨练。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经常为孩子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逐步学会自己做事、自己动脑筋…
- 育儿早教的木桶效应
- 何谓木桶效应?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其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
- 新生家长注意 别把紧张情绪带给孩子
- 新生家长注意 别把紧张情绪带给孩子 不少家长也面临着孩子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习阶段,这除了是孩子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对于家长来说也至关重要。 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不同于幼儿园,已经进…
- 孩子哪些“事”是家长不能触及的底线
- 就像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孩子也有自己的底线。社会有社会的底线,公众也有公众的底线,不然大家不会将目光放在那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儿子身上,也不会产生那么大的舆论了不是吗?把话题拉回到父母与孩子身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