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绪不稳或者行为不当时,我们很容易给他贴上“不乖”的标签,甚至反省: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才造成孩子的问题?在责怪孩子和自我检讨前,也许我们还漏掉一步:排除“孩子身体不适,给他造成困扰”的可能性。这一点,对于表达欠佳的小宝宝来说,尤其重要。 过敏 身体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当孩子没有明显的疾病征兆,而只是被轻微过敏困扰时,我们很容易忽略孩子难以言说的不舒服。特别是,被呼吸道过敏或者食物过敏困扰的孩子,身体表面并没有呈现出红肿、长疹子、腹泻等典型症状,而只是出现持续的烦躁、低落情绪时,父母很容易把这理解为单纯的行为或情绪问题。但诸如轻微的牛奶过敏之类的问题,的确可能导致情绪的不稳定。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便可以发现,身体极易过敏的孩子,在性格上也更加敏感、更容易不安。当牛奶、小麦、鸡蛋、某些水果这样典型的食物过敏源进入孩子身体,由于他的消化系统,尤其是肠道没有发育完善时,食物分子没办法被肠道有效吸收而导致身体不舒服,孩子不可能准确表达。一方面身体不适本来就容易引起孩子的不安定,另一方面,当爸爸妈妈问“哪里不舒服”时,他们无法表达的急躁也会让情绪更易波动。 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持续的情绪不稳定、低迷,可以考虑孩子是否受过敏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典型过敏症状(特别是并不为普通大众熟悉的症状),甚至去专业机构筛查过敏源,看看去除过敏源后,孩子的状况有没有好转。 发育过快 身体因素对心理的影响:3岁前,孩子都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当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单方面身体发育过快,脑部控制身体协调性的部分却没有跟上节奏时,他就容易出现过于莽撞、没轻没重的行为问题。 其实,几乎所有孩子都经历过这种“手脚不听使唤”的阶段,走路不稳、容易打碎东西……都是类似原因造成的。只不过,身体发育特别迅速的大块头男孩,当手脚不听指挥时,就容易对人造成困扰、甚至伤害,而被人误解为“故意”“没轻没重”。另外,这样的孩子因为个头大,容易被人误判年龄,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不懂事”,而且即使他不慎将人推倒或撞伤,他也很难意识到自己“犯了错”,毕竟在他看来,自己不是有心的。 怎么办?这样的孩子需要更耐心的看护,别让他对身边的小朋友造成更多干扰。否则不管你的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这样,被干扰、被伤害的孩子和父母总会有所指责。 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试着对他进行正面诱导:“你刚才把小朋友撞倒了,你看见他哭了吗?如果别人来撞你一下,你是不是也会吓一跳?也会生气呢?”切忌对孩子进行有压力的、批评式的说教,说到底,孩子确实不是故意的。不论是唠唠叨叨的说教,或者指责、批评,这时都容易让孩子积累起委屈、愤怒。慢慢地,等到孩子各方面发育到位,情况自然会好转。 发育迟缓 身体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发育迟缓有各种可能,但其中在正常范围内,并且比较容易影响到孩子心理状态的是:语言和身体协调性的发育迟缓。 有些孩子运动能力明显不如同龄人,虽然这不好说是先天还是后天因素导致,但一旦孩子对此开始有意识,他就会有心理压力,觉得“别人能做的动作,为什么自己不行?”另外,感统失调也是一种发育迟缓,当身体感觉和视觉结合不到一起时,也会带来问题。比如孩子想从两个人中间的夹缝中过去,普通孩子一看,缝隙过窄就会放弃穿行,但由于感统失调的孩子无法对此做出判断,而莽撞强硬穿行,更有甚者,把别人撞到了,他还没有感觉。 语言发育的迟缓,不仅包括语言表达,还包括听力理解。尤其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阶段,他听不懂,影响到他对别人话语的整个反应是不同的。等到会说话后,再加上表达能力的滞后,他会发现“自己有需求说不出来”或者“不知道怎么应对别人的话”,他会非常着急。不光着急,后面还会紧跟着“急躁”“容易发脾气”的情绪。同时,还会容易退缩,他会想:“反正不管怎么努力,到最后别人都不懂。我就放弃吧。”这两种状态交叉在一起,直接影响与他人的交流。 怎么办?涉及身体协调性的发育迟缓,原则与发育过快一样,多留心孩子的行为。如果是语言发育迟缓,尤其雪上加霜的情况是,父母对孩子的情况判断失误,或者正因为孩子语言滞后,而更加拼命地鼓励他用语言交流,期盼孩子尽早在语言上追上来,不管孩子如何受挫,依然强行训练。我们只有忍住自己焦灼的心态,耐心再等一等,在不给孩子压力的前提下,创造让孩子有兴趣自主练习的机会,才能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发育迟缓带来的风险。 生病 身体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孩子生病时,我们通常也跟着着急、担心,这种状态很容易让我们忽略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生病中的孩子,相较平时,需要更多的心理营养,比如抱抱、抚慰、耐心,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感。 身体状态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神经系统的稳定性。神经系统不够稳定意味着,孩子很容易被一点小事搅扰到,比如当妈妈不同意买棒棒糖时,正常的孩子有可能依靠自己的调节能力,不再纠缠在棒棒糖上,但生病中的孩子经不起一点不如意的考验,情绪极易激动甚至大发脾气。另外,即使孩子生病痊愈后的初期,仍然可能继续这种情况,出现特别黏人的现象,因为生病时对他们的很大消耗,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缓过来。 怎么办?拥抱和适度放松平日规则的底线,是此时孩子最需要的。我们不必一味纵容孩子的任何要求,但在一些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则上有所退让,还是更容易让孩子安定下来。 另外,孩子生病后,我们切忌马后炮式的指责:“你看,我让你穿好衣服吧。生病了吧。谁让你不听我的话?”指责会让孩子背起对以往行为的内疚,以至于将来他也养成指责的习惯,而不是在问题出现后,积极想办法解决。我们对孩子说:“没关系,生病了就好好吃药,好好休息。咱们一定能赶走病毒。”才会渐渐为孩子树立起“没关系,总会有办法”的积极态度。 |
上一篇:宝宝很暴力爱打人怎么办
下一篇:如何阻止孩子盲目攀比性格的形成
相关专题:
幼儿教育
相关资讯
- 幼教专家建议小宝宝学手语
- 那么,宝宝手语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呢? 小宝宝还不会说话,和爸爸妈妈沟通就会有障碍?宝宝手语Ba-by Signs的创始人苏珊·古德温博士却不这样认为。经历了长达25年的研究调查后,她告诉年轻的父母要掌握正确的沟…
- “打孩子”是正确的教育方法吗
-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
- 父母最易犯的早教错误排行榜
- 早教错误1:害怕孩子之间争抢 故事:陈规带着妻儿回老家,当大人们一起聊天叙旧时,儿子也和小伙伴们玩成一片了。可不一会儿,院子外就传来儿子的哭声。出去一看,才知道小家伙是因为和别人争玩具给闹的。陈规妻子边…
- 父母育儿的错误做法有哪些?
- 如果经常带宝宝长时间逛街,宝宝就像一个流动的邪吸尘器”,这无疑会伤害到宝宝的健康。在马路上、商场和大型超市里,人多嘈杂,细菌繁多,宝宝抵抗力本来就弱,很容易感染细菌,导致疾病发生。比如,宝宝容易罹患呼…
- 给宝宝立规矩也要看年龄
- 如今,“熊孩子”一词甚是流行,成了对调皮、不懂礼貌和不规矩、惹人讨厌的孩子的统称。孩子只有懂规矩,才会守规矩。为了让自己的宝宝不成为“熊孩子”,父母要给他们设定一个界限,这个界限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