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长的来信:孩子为何不肯上幼儿园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家长因为幼儿园换老师,小孩出现不适应而哭闹不去上学的现象,孩子的这种不适应,家长觉得十分困惑。以下是有同样困惑的家长来信: 我的女儿红红,今年刚刚在幼儿园的小班升中班,但是,上学不到一个星期,班里面的三个授课老师全部换掉了,红红放学后就和接自己放学的奶奶讲,她不去上学了,因为和蔼可亲的刘老师都不给她上课了。 后来,经我们家长了解,原来班上老师有的辞职了,有的调整去上其他课程,原来授课的中班老师不再教导红红,红红觉得很不适应和难以接受,于是,她就抗拒去幼儿园了。无论家长怎样哄,怎么讲道理,孩子就是不愿意去上课。 今次来信,希望编辑能够提供一些方法给无助的我们,帮助孩子渡过换老师这个心理敏感期。 二、编辑支招 幼儿园老师一次性大换血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有心理学专家表示,幼儿园突然更换老师的做法很不应该,会让孩子产生不适应。 莫名其妙冒出一些陌生人,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办法接受的现实。园方可能没有考虑到,或者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没办法兼顾。但这种方式,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伤害性的体会。 那么,幼儿园换老师,有什么方法让孩子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呢? 1、让孩子跟原先的老师分离 一个人习惯了一个人,要改变时需要一个适应期的。所以,幼儿园换老师,首先要让孩子跟原先的老师分离,比如让孩子们亲眼见证新旧老师之间有一个交接仪式,让孩子有跟原来老师告别的机会。 原来的老师可以跟孩子们道别的时候,告诉孩子们要相信新老师,因为新老师会想她们一样爱护孩子们。而最好两个老师能够同时存在,然后给孩子一个适应期和过渡期再慢慢撤离,让孩子有一个接受过程。 只有让孩子对换老师这件事有充分的认识,他们才不会被突如其来的变化带来不安,也只有充分的准备孩子才会慢慢接受原来老师的离开和接受新老师。 2、新老师要尽快让孩子熟悉 换老师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只有了解孩子的老师,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对孩子实施适当的教育方法,而了解和师幼之间的感情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一个不了解孩子的老师,不管他有多优秀,对于孩子而言也是不适合的。 所以,优秀的老师都是建立在了解孩子,能走进孩子内心的基础上的。新来的老师应该要想尽办法让孩子尽快熟悉,让孩子觉得老师是值得信赖的人。 例如,新老师不需要一给孩子授课就是讲正儿八经的文字内容,应该先找出孩子感兴趣的内容,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对孩子来说他们会对新老师更加感兴趣,比较容易缓和紧张的心情。 3、家长要培养孩子对新老师的信任 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刚经历了换老师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新来的老师没有让我挂上墙,如果是以前的黄老师,肯定会表扬我的。” 父母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偏心。”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新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新来的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记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总之,如果学校换老师,要孩子尽快适应,那需要学校和家长双方的共同努力。家长平时要注重自己的言行,最好能为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加分,即使自己对老师有什么不满,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可以私下跟老师沟通。 |
上一篇: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独立性
下一篇:教育任性宝宝的奇法妙招
相关专题:
幼儿教育
相关资讯
- 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独立性
- 现代家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人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做什么都不需要自己动手”是孩子的生活 常态。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免不了会对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起到了不良的影响,导致孩子爱黏人…
- 让孩子走出抵触期的误区
- 通常从两岁开始,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逐步分化,对父母的建议和指令会常常不听从、固执己见甚至开始反抗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执拗敏感期”。作为父母,要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
- 孩子6岁之前慎用挫折教育
- 培养受挫能力5个关键要牢记 关键一。正确评价孩子 不要随便夸孩子“聪明”、“漂亮”这类孩子自己也无法掌控的词语。告诉孩子,什么是勇敢,并用勇敢肯定他努力的行为。勇敢是个非常好的词语,为孩子正确解读什么是…
- 养育聪明宝宝的12个技巧
-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 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课程。所有的孩子都…
- 研究发现:父亲常陪伴 孩子不叛逆
- 大多数情况下,母亲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可是,最近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幼儿从3个月起,父亲能够多陪伴左右,孩子在一岁前以至于以后的行为障碍都会更少,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