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为什么要烧包袱烧包袱是一种敬祖的习俗,是活着的人趁鬼门大开的日子给先亡宗亲送冥资,以备阴间过活。送的方式,就像阳间给亲朋好友寄信一样,先将冥资(即钱纸)折叠好,再用白纸包上(白纸包起着信封作用)。接着便是写“信封”(各地写法亦有不同)。 不同的辈分,称呼亦有不同,一般上溯四代,即先考、祖考、曾祖考、高祖考,以示“慎忠追远”。尊称都是男右女左。自称亦自然随着改变,相对应的分别是:子、孙、曾孙、高孙。袱皮背面的交合处应写上一个大大的“封”字,以表示封口,其他鬼魂等不得随意拆看。除此之外,还得卷上一卷钱纸,用白纸包好,写上“挑夫专用”。“挑夫”即阴间的“邮递员”,如果没有挑夫,冥钱是无法送到的。 如今街市上已有制式袱皮出售,填写起来就简单多了。焚化地点各地不一,有的在家宅附近,有的在寺庙,还有的在坟前。日期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二、十三两日。如果家中有新亡不满一年的,则在七月十四日。时间一般选在下午四点以后。 中元节烧包袱的格式不同的辈分,称呼亦有不同,一般上溯四代,即先考、祖考、曾祖考、高祖考,以示“慎忠追远”。尊称都是男右女左。自称亦自然随着改变,相对应的分别是:子、孙、曾孙、高孙。袱皮背面的交合处应写上一个大大的“封”字,以表示封口,其他鬼魂等不得随意拆看。 除此之外,还得卷上一卷钱纸,用白纸包好,写上“挑夫专用”。“挑夫”即阴间的“邮递员”,如果没有挑夫,冥钱是无法送到的。如今街市上已有制式袱皮出售,填写起来就简单多了。 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最后提醒您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中元节烧包袱的写法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父母死三年内:称新逝显考,母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父称故显考,父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 烧袱子火单写法 自称 九代:称鼻祖 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 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 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 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孙 五代:称天祖 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 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 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孙 一代:称父亲 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 故姑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内侄 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父之姑爷:称故姑公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内弟 母之姐夫:称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妻之父:称岳父 故岳父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諱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妻之祖父: 故内祖考 公諱 老大人收用 孙婿 妻之姐夫: 故襟兄 府 公諱 收用 襟弟 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爷 公諱 老大人收用 表侄 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 内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 妻之表兄: 内表兄 收用 表妹弟 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乾爹之父亲: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孙 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后父: 故继父 老大人收用 继男 后母: 故继母 老孺人收用 继男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 奶妈: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 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荆室 妻: 故贤妻 收用 为夫 朋友: 故彦兄 收用 世弟 |
相关专题:
开心乐园
相关资讯
- 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是什么梗
- 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是什么梗 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是什么梗“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把佛祖无欲无求的概念偷换到自己身上,其实就是丧文化的一种表现。我不把这理解为真正的…